牙龈萎缩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刷牙方法不当(横刷法、力度过大)、不良修复体、正畸治疗、年龄因素、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其危害有影响美观、牙齿敏感、牙齿松动脱落、引发口腔感染。
一、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一)牙周疾病
1.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支持结构,使得牙龈与牙根分离,逐渐发生萎缩。例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约有70%-80%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而牙周炎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较高。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易受到牙周炎的侵害,从而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男性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女性可能不够到位,且可能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更易患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龈萎缩。
2.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如果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破坏牙周支持结构,进而发展为牙周炎,最终引起牙龈萎缩。
(二)刷牙方法不当
1.横刷法刷牙:很多人习惯采用横刷法刷牙,这种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对牙龈和牙齿造成机械性损伤。刷毛与牙龈呈横向摩擦,长期如此会导致牙龈边缘出现磨损,牙龈乳头萎缩,进而引发牙龈萎缩。从生活方式角度,一些人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长期坚持横刷法,尤其是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刷牙方法,也可能养成横刷法的习惯,增加牙龈萎缩的可能性。
2.刷牙力度过大:刷牙时力度过大同样会损伤牙龈组织。过大的力量会使牙龈受到过度的摩擦和刺激,导致牙龈逐渐退缩。比如一些人刷牙比较用力,尤其是在清洁牙齿顽固污渍时用力过猛,长期下来就容易出现牙龈萎缩。
(三)不良修复体
1.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如果假牙等修复体制作不合适,比如与牙龈组织贴合不紧密,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刺激。这种不合适的修复体可能会压迫牙龈,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导致牙龈营养不良,进而发生萎缩。对于佩戴假牙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需要定期检查假牙的适配情况,如果发现假牙不合适应及时调整或重新制作,否则长期佩戴不合适的修复体易引发牙龈萎缩。
(四)正畸治疗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会导致牙龈暂时或长期的萎缩。例如,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龈组织的位置和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如果正畸力过大或牙齿移动速度过快,可能会影响牙龈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引起牙龈萎缩。青少年在正畸治疗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因为正畸装置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增加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可能加重牙龈萎缩的情况。
(五)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都会出现生理性的退变。牙龈组织也不例外,年龄增长会导致牙龈的退缩。一般来说,30岁以后牙龈开始有缓慢的生理性萎缩趋势,到老年时这种萎缩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牙周组织的纤维组织减少,牙槽骨逐渐吸收等生理性变化导致牙龈逐渐萎缩。
(六)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周组织的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炎症,进而促进牙龈萎缩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病情控制越差,牙龈萎缩的程度可能越严重。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牙龈萎缩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2.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会影响口腔内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白血病患者由于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会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出血,进而引发牙龈萎缩。这类患者除了口腔局部的问题外,还需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但口腔局部的牙龈萎缩问题也需要在血液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护理和治疗。
二、牙龈萎缩的危害
(一)影响美观
牙龈萎缩会使牙根暴露,牙齿看起来变长,影响面部美观,尤其是前牙牙龈萎缩时,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二)牙齿敏感
牙根暴露后,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变得敏感,患者会出现牙齿酸痛等不适症状,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质量。例如,在食用冷饮或热食时,会感觉到牙齿明显的酸痛感,这会限制患者的饮食选择。
(三)牙齿松动脱落
牙龈萎缩会破坏牙齿的支持结构,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的稳固性下降,最终可能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长期的牙龈萎缩如果不进行干预,牙齿松动脱落的风险会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
(四)引发口腔感染
牙龈萎缩后,牙齿和牙根之间的缝隙增大,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细菌,从而增加口腔感染的机会,如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