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症状,治疗有一般、药物、内镜、手术等方法;慢性有腹痛、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治疗有内科和手术方法;不同人群胰腺炎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少见但病情凶险、用药需谨慎,老年多有基础病、并发症高、用药需谨慎,女性妊娠合并胰腺炎复杂、非妊娠要控基础病防复发。
一、胰腺炎的症状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症状有所不同:
急性胰腺炎
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例如,有研究显示约9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
恶心、呕吐: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39℃,要考虑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如胰腺脓肿等。
休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可出现,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这与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致周围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
慢性胰腺炎
腹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疼痛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可放射至背部、两胁,坐位或前倾位可减轻疼痛。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不耐受脂肪食物等,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脂肪和肌肉纤维,即脂肪泻。这是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胰酶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尿病的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这是由于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
二、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
一般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目的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胀。一般需禁食1-3天,胃肠减压可持续到患者腹痛、呕吐症状缓解。
补液、防治休克:迅速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晶体液、胶体液等,对于休克患者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药物治疗
抑制胰液分泌:常用药物有奥曲肽等,奥曲肽能抑制胰液的分泌,从而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
抑制胰酶活性: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等多种胰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胰腺的损伤。
抗感染: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如怀疑有肠道细菌移位等情况时,可选用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符合适应证时可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内镜治疗手段,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治疗胰腺炎。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坏死组织清除术、胰腺引流术等。
慢性胰腺炎
内科治疗
止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腹痛症状,对于疼痛较重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
控制糖尿病:对于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糖尿病)的患者,根据血糖情况选用合适的降糖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进行治疗。
补充胰酶:患者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需补充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脂肪泻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有胆道梗阻、胰腺结石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胰管引流术、胰腺切除术等。
三、不同人群胰腺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胰腺炎
特点: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较凶险。儿童胰腺炎多与胆道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如胆道蛔虫症是儿童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儿童胰腺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不如成人剧烈,但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较突出。
注意事项: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禁食、胃肠减压等要严格执行。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对病情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年胰腺炎
特点:老年胰腺炎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胆道疾病等,病情常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如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老年胰腺炎的腹痛可能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胰腺炎
特点:女性胰腺炎的病因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妊娠合并胰腺炎时需要特别关注。妊娠合并胰腺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影响,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
注意事项:妊娠期间发生胰腺炎时,要权衡治疗措施对胎儿的影响,在保证孕妇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非妊娠女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等一般护理,同时要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合并有胆道疾病的女性要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预防胰腺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