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陈旧性骨折可能留神经损伤相关(如脊髓、神经根损伤致相应功能障碍)及颈部功能障碍相关(如活动受限、疼痛)后遗症;寰椎陈旧性骨折导致的截瘫恢复受损伤程度、治疗时机、患者自身情况影响,不完全性截瘫部分可通过治疗恢复部分功能,完全性截瘫恢复可能性小但可改善生活质量。
一、寰椎陈旧性骨折是否会留后遗症
(一)神经损伤相关后遗症
1.脊髓损伤相关
寰椎陈旧性骨折若导致脊髓损伤,可能遗留长期后遗症。例如,脊髓受压时间较长,会引起脊髓变性、坏死等不可逆改变。在影像学上可见脊髓信号改变,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如损伤平面在颈髓,可能出现四肢不同程度的瘫痪,肌肉力量减退,感觉减退或消失,二便失禁等。这是因为脊髓神经细胞受损后难以完全再生修复,陈旧性骨折导致的持续压迫或损伤因素未及时解除,进一步加重了脊髓的病理改变。
2.神经根损伤相关
寰椎周围有重要的神经根通过,陈旧性骨折可能对神经根造成牵拉、压迫等损伤。若累及颈神经根,可能遗留相应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等后遗症。比如颈2神经根受累,可能出现枕部、颈部的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且这种症状可能在劳累、颈部姿势不当等情况下加重,因为陈旧性骨折导致的神经根周围解剖结构异常持续存在,影响神经根的正常功能。
(二)颈部功能障碍相关后遗症
1.颈部活动受限
寰椎陈旧性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的异常愈合、局部瘢痕形成等原因,颈部的活动范围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屈伸、旋转、侧屈等活动度减小的情况。这是因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畸形愈合,导致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变,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因骨折的创伤和修复过程而发生粘连、挛缩等,限制了颈部的正常活动。长期的颈部活动受限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梳头、低头看手机等动作都可能受到影响。
2.颈部疼痛
陈旧性骨折部位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周围的肌肉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维持颈部的稳定性而出现劳损,从而导致颈部慢性疼痛。疼痛可在颈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例如,患者在转头时可能会诱发颈部疼痛加剧,这是由于骨折的异常结构刺激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引起持续的疼痛信号传导。
二、寰椎陈旧性骨折导致的截瘫是否可以恢复
(一)影响截瘫恢复的因素
1.损伤程度
脊髓损伤的程度是决定截瘫能否恢复的关键因素。如果是完全性脊髓损伤,即脊髓横贯性损伤,神经细胞完全坏死,恢复的可能性较小。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如脊髓受压未完全阻断神经传导,部分神经功能尚存,则有恢复的可能。例如,脊髓损伤后保留部分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患者,比完全性截瘫的患者更有可能通过治疗改善症状。这是因为不完全性损伤时,部分神经纤维仍有传导功能,通过积极治疗有可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治疗时机
早期及时的治疗对截瘫恢复至关重要。如果寰椎陈旧性骨折导致截瘫后,能在损伤后的黄金时间内(一般认为是6-8小时内,对于脊髓损伤,早期减压等治疗很关键)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手术解除脊髓的压迫等,那么截瘫恢复的机会相对较大。如果延误治疗,脊髓受压时间过长,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恢复难度大大增加。例如,在骨折后数周甚至数月才就诊的患者,由于脊髓长期受压,神经修复的可能性降低。
3.患者自身情况
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截瘫的恢复。年轻患者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比老年患者更有可能从截瘫中恢复部分功能。例如,年轻的寰椎陈旧性骨折伴截瘫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通过康复训练等有可能恢复部分肢体功能。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和神经修复的环境,从而影响截瘫的恢复。
(二)可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措施
1.部分恢复情况
对于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如手术解除压迫后,配合康复治疗,有可能出现部分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电刺激、运动疗法等)、作业治疗、针灸等。例如,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物理治疗中的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的兴奋,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恢复部分运动功能,如手指的轻微活动、下肢部分肌肉力量的恢复等,感觉功能也可能有所改善,如感觉减退区域的感觉有所恢复。
2.难以恢复的情况
如果是完全性截瘫,恢复的可能性较小,但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通过佩戴支具来维持颈部的稳定性,帮助患者进行坐立、转移等活动;进行二便管理训练,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完全性截瘫患者,长期的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非常重要,需要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