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检查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包括个人史(月经史、孕产史、生活方式)和家族史;体格检查有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甲状腺)和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实验室检查含染色体、内分泌、凝血功能、感染因素等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子宫附件超声及宫腔镜;特殊检查有抗磷脂抗体及血栓前状态相关检查,不同患者依自身情况有不同检查侧重点。
一、病史采集
1.个人史
了解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等。例如,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有无月经稀发或闭经等情况。不同的月经状况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相关,而内分泌异常可能与复发性流产有关。
询问患者的既往孕产史,包括流产次数、流产发生的孕周、流产时有无特殊表现(如是否有阴道大量出血、腹痛等)。多次流产的孕周、表现等信息有助于分析可能的流产原因。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吸烟、饮酒,吸烟的数量和饮酒的频率等。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增加复发性流产的风险。
2.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如染色体异常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体重过轻或过重可能影响内分泌等状况,血压异常也可能与一些基础疾病相关,而这些基础疾病可能间接影响妊娠。
检查患者的甲状腺情况,包括甲状腺触诊,了解甲状腺是否有肿大等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2.妇科检查
观察外阴、阴道的情况,了解有无畸形等。例如,处女膜是否有异常、阴道是否有先天性畸形等,这些可能影响受孕和妊娠的维持。
检查宫颈情况,包括宫颈长度、有无宫颈机能不全等。宫颈机能不全可能导致中晚期流产。
三、实验室检查
1.染色体检查
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约5%-6%的复发性流产夫妇存在染色体异常,如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这对于判断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因素非常重要。
2.内分泌检查
性激素六项:包括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通过检测性激素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状态。例如,黄体功能不全时孕酮水平可能偏低,而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增加复发性流产的风险。
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对于怀疑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影响胎盘功能等途径导致复发性流产。
3.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等。高凝状态可能导致胎盘微血管血栓形成,影响胎盘血供,从而引起复发性流产。例如,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APTT延长等。
4.感染因素检查
TORCH筛查: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孕妇感染这些病原体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引起复发性流产。例如,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
四、影像学检查
1.子宫附件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子宫内膜情况,有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解剖因素之一。同时,还可以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等。
经腹部超声检查:对于肥胖等不适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可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了解子宫附件的基本情况。
2.宫腔镜检查
对于怀疑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宫腔病变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发现宫腔粘连可在宫腔镜下进行分离术等。
五、特殊检查
1.抗磷脂抗体检测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抗β2糖蛋白1抗体等。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这些自身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引起复发性流产。
2.血栓前状态相关检查
除了凝血功能检查外,还可能包括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等抗凝蛋白的检测。这些抗凝蛋白缺乏也可能导致血栓前状态,增加复发性流产的风险。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年轻女性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在病史采集中需重点询问并在后续检查中加强相关项目的排查;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染色体检查应作为重要项目优先考虑;对于有多次中晚期流产史的患者,宫颈机能不全的相关检查(如超声监测宫颈长度等)需重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