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常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病因有暴力因素,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预后与愈合及功能恢复相关,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包括儿童、老年、运动人群的不同情况。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0.8%,多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人。桡骨小头是桡骨近端的重要结构,参与构成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在肘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因
1.暴力因素
摔倒手掌着地:当摔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传递至桡骨小头,可导致骨折,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轻微外力即可引发。
肘关节扭转暴力:比如运动中突然的肘关节扭转,可使桡骨小头受到剪切力而发生骨折,常见于篮球、柔道等需要快速扭转关节的运动项目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肘关节局部疼痛明显,尤其是在肘关节旋转时疼痛加剧,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活动患肢。
肿胀:受伤后肘关节周围可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可能逐渐加重。
活动受限:肘关节的屈伸和旋转活动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患者难以完成正常的肘关节动作。
2.体征
压痛:桡骨小头处有明显压痛,是重要的体征之一。
肘关节稳定性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肘关节稳定性异常,如侧方应力试验等检查可发现相关异常,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通常需要拍摄肘关节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片,能初步判断桡骨小头骨折的大致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小头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细微结构的骨折,CT检查能提供更清晰、准确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可清晰显示桡骨小头骨折块的数量、大小及移位方向等。
MRI检查:一般在怀疑合并有肘关节其他结构损伤,如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时采用,能更全面地评估肘关节周围组织的情况。
五、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桡骨小头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一些裂纹骨折或轻度嵌插骨折,通过肘关节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康复锻炼:在固定期间,需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邻近关节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去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康复锻炼,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桡骨小头骨折,如骨折块移位超过2-3mm、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桡骨小头切除术、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其中,桡骨小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块较小但有复位可能的情况,而桡骨小头切除术适用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情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肘关节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
六、预后情况
1.骨折愈合:大多数桡骨小头骨折经过恰当治疗后可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具体时间与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及患者自身状况等有关。例如,儿童的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愈合时间可能延长。
2.功能恢复:如果治疗得当,骨折愈合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较好的肘关节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出现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例如,创伤性关节炎可引起肘关节长期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桡骨小头骨折多为骨骺损伤,由于儿童骨骺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治疗上相对成人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骺发育情况。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儿童的配合程度,家长需协助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同时,要定期带儿童复查,监测骨骺的生长发育,防止出现骨骺早闭等影响肢体发育的情况。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桡骨小头骨折后愈合相对困难,治疗上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固定的可靠性,防止骨折再移位。在康复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同时,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和深呼吸等。
3.运动人群
运动人群发生桡骨小头骨折后,在康复阶段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逐步恢复肘关节的旋转等特殊运动所需的功能。在恢复运动前,要进行严格的肘关节功能评估,确保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避免过早恢复运动导致再次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在恢复后,要先进行轻度的投篮等动作练习,逐渐增加强度,防止因肘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而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