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过敏在定义、发病机制、皮疹表现、发病部位特点、瘙痒特点、病因追查难度及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等方面存在不同。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发病机制不完全明,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复发,病因复杂,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接触性过敏常在接触部位,食物过敏皮疹可在身体任何部位,瘙痒程度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病因相对易追查,可通过过敏原检测辅助诊断。儿童、孕妇、老年人发生湿疹或过敏各有护理及用药等需注意之处。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具有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瘙痒剧烈、易复发等特点。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过度反应,当机体再次接触这些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异常的免疫应答,释放如组胺等介质,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其核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二、皮疹表现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常呈苔藓样变,皮疹多对称分布,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例如手部湿疹,可出现手掌或手指的干燥、脱屑、皲裂等表现;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初为红斑,随后可出现丘疹、水疱,搔抓后可有渗出、结痂等。
过敏:皮疹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红斑、风团,风团通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内可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伴有瘙痒,如荨麻疹就是典型的过敏引起的皮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
三、发病部位特点
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没有特定的好发部位,但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倾向,婴儿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儿童及成人湿疹可发生于四肢屈侧、手部、足部等部位,且常呈对称性分布。
过敏:接触性过敏常发生在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如接触金属首饰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常发生在耳部、颈部等接触首饰的部位;食物过敏的皮疹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皮肤表现为主,如口唇周围、面部等;呼吸道过敏引起的皮疹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涕等,但严重过敏时也可出现全身皮疹。
四、瘙痒特点
湿疹:瘙痒程度较为剧烈,尤其是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因搔抓而导致皮疹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且瘙痒可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例如儿童湿疹患者,夜间因瘙痒频繁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
过敏:瘙痒也是常见症状,但瘙痒程度因过敏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接触性过敏引起的瘙痒程度不一,荨麻疹引起的瘙痒通常较为剧烈,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瘙痒不适,而一些轻度的过敏反应可能瘙痒相对较轻。
五、病因追查难度
湿疹:病因相对复杂,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要明确具体病因有时较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活环境、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一些慢性湿疹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排查可能的内在和外在诱因。
过敏:病因相对容易追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接触史、饮食史、用药史等,往往可以找到明确的过敏原,如患者明确在接触某种特定物质后出现过敏症状,或者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过敏反应等,通过回避过敏原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有助于明确病因。
六、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湿疹:一般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在急性期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也不是特异性的。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有时可进行斑贴试验等排除一些接触性因素导致的类似湿疹表现的疾病。
过敏: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有助于明确过敏原,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湿疹和过敏需特别关注。儿童湿疹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护理上要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洗护产品;儿童过敏时,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对牛奶过敏的婴儿,需改用合适的替代奶粉。孕妇发生湿疹或过敏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以患者舒适度为优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等。老年人发生湿疹或过敏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保湿,由于老年人皮肤干燥,更要加强皮肤护理,同时要排查是否有慢性疾病等内在因素影响,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因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