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乙状结肠炎有多种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儿童和成人表现不同的腹痛、各年龄段多样的腹泻、含黏液脓血的黏液脓血便;全身症状有儿童体温波动大成人可轻度发热的发热、各年龄段均有的乏力;其他症状有各年龄段感受不一的里急后重、成人可表述儿童有行为表现的肛门不适,其中腹痛约60%-80%患者出现,腹泻约70%-90%患者有,黏液脓血便约50%-70%患者出现,发热约30%-50%患者有,乏力约70%-80%患者伴,里急后重约40%-60%患者有,肛门不适约50%患者出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
年龄方面:儿童和成人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直肠乙状结肠炎腹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而成人多能明确表述为下腹或左下腹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因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腹痛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明显。病史方面,有肠道既往炎症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加重或复发。一般来说,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及神经,导致肠道痉挛或炎症部位受刺激引发疼痛。
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约60%-80%的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和频率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腹泻
年龄上,儿童直肠乙状结肠炎腹泻可能较为频繁,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多为稀便、糊状便甚至水样便;成人腹泻频率相对多样,轻者每日数次,重者也可多达十余次。生活方式中,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人,可能因饮食刺激加重腹泻症状。病史方面,若患者有过肠道感染史,再次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腹泻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重。直肠乙状结肠部位发生炎症时,肠道黏膜受损,吸收功能障碍,同时炎症刺激肠道加快蠕动,从而导致腹泻。
研究表明,多数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存在腹泻症状,约70%-9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表现,粪便中可能含有黏液、脓血等。
黏液脓血便
年龄差异不大,但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受限,可能需要通过观察粪便外观来判断。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可能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肠道炎症加重,黏液脓血便出现的概率或严重程度可能增加。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出现黏液脓血便的风险相对较高。当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炎症、糜烂、溃疡时,会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并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粪便外观可见黏液与脓血混合。
一般在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中,约50%-70%会出现黏液脓血便的症状,这也是该病较典型的表现之一。
二、全身症状
发热
年龄较小的儿童直肠乙状结肠炎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成人发热相对较易被察觉,体温可轻度升高至37.5℃-38.5℃左右,少数严重患者体温可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更易出现发热症状。病史方面,有感染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合并发热的概率可能增加。直肠乙状结肠炎症反应可引发机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发热,这是机体对炎症刺激的一种免疫应答反应。
大约有30%-50%的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乏力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玩耍;成人则表现为全身疲倦、缺乏力气,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的人,本身机体处于相对疲劳状态,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病史方面,有慢性疾病病史导致长期消耗的患者,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乏力可能更为突出。由于肠道炎症导致机体营养吸收障碍、慢性炎症消耗等因素,引起全身乏力。
多数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比例可达70%-80%左右。
三、其他症状
里急后重
年龄对里急后重的感受影响不大,但儿童可能表现为频繁去厕所却排便量少的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紧张的人,可能因神经调节影响肠道功能,导致里急后重症状加重。病史方面,有肛肠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里急后重可能更易出现。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炎症刺激直肠,导致直肠感觉神经敏感,出现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即里急后重症状,是因为炎症刺激直肠黏膜,使直肠排空感觉异常。
约40%-60%的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
肛门不适
成人可明确表述肛门坠胀、疼痛等不适感觉,儿童可能通过哭闹、搔抓肛门等行为表现出来。生活方式中,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的人,容易导致肛门周围炎症加重,从而使肛门不适症状更明显。病史方面,有肛门周围皮肤病史的患者,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时肛门不适可能更易发生。直肠乙状结肠炎症可蔓延或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引起肛门不适症状,如坠胀感、疼痛感等。
大约有50%左右的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肛门不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