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发生超2-3周的骨折,形成与受伤未及时诊治、复位或固定不当有关,有局部疼痛、畸形、异常活动等表现,靠X线、CT、MRI等诊断,治疗分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包括继续固定、康复锻炼)和手术(适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有相应手术方式),儿童、老年人、女性陈旧性骨折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超过2-3周以上的骨折。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早期骨折(2-3周内)有较好的复位及固定等处理后恢复相对较好,而超过这个时间的骨折就被称为陈旧性骨折。
二、陈旧性骨折的形成原因
1.受伤时未及时诊治:部分患者在发生骨折后,由于对骨折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没有及时就医,导致骨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就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例如一些老年人在轻微外伤后出现骨折,因疼痛不剧烈等原因未及时就诊,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2.复位或固定不当:在骨折早期治疗过程中,如果复位不准确或者固定不牢固,骨折端没有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固定以促进愈合,也容易发展为陈旧性骨折。比如骨折复位后外固定装置松动,导致骨折端发生移位等情况。
三、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可能仍有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时。与新鲜骨折相比,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异。例如陈旧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在行走或触碰骨折部位时仍会有疼痛感觉。
畸形:由于骨折端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错位愈合等情况,导致受伤部位出现畸形。比如骨折后成角畸形、短缩畸形等。例如陈旧性Colles骨折可能出现“银叉畸形”。
异常活动:在原本不应该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活动,这是骨折愈合不良的表现之一。例如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处可能出现异常活动。
2.全身表现:一般来说,单纯的陈旧性骨折全身表现不明显,但如果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时,可能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陈旧性骨折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陈旧性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骨痂生长情况等。例如可以看到骨折端有较多的骨痂形成,但骨折线仍清晰可见等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端的细节,如是否存在骨折端的微小移位、骨折周围的骨质情况等。例如骨盆陈旧性骨折,CT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情况。
MRI检查:在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中,MRI可以帮助判断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软组织粘连、水肿等。同时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五、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适用于情况:如果陈旧性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等情况,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轻度成角畸形但不影响功能的陈旧性骨折。
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继续固定、康复锻炼等。通过适当的固定维持骨折端的位置,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例如对于陈旧性腕关节骨折,在固定的基础上进行腕关节的屈伸等康复训练。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情况:当陈旧性骨折有明显的移位、影响肢体功能或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陈旧性髋关节骨折导致髋关节畸形,影响行走功能时需要手术矫正。
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结构,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不同人群陈旧性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陈旧性骨折
特点: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但如果陈旧性骨折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例如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可能导致肘内翻等畸形,影响上肢的外观和功能。
注意事项:儿童陈旧性骨折治疗时应更加注重功能的恢复,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肢体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2.老年人陈旧性骨折
特点: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能力较差,而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例如老年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愈合困难,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
注意事项:老年人陈旧性骨折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女性陈旧性骨折
特点: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发生陈旧性骨折时需要特别考虑对胎儿、婴儿的影响。例如孕期发生陈旧性骨折,在治疗用药等方面需要谨慎选择,避免影响胎儿发育。
注意事项:女性陈旧性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生理特点,如孕期、哺乳期等,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选择对自身及胎儿、婴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同时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