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可由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饮食因素(食物不洁、饮食过量或不规律)、其他因素(药物副作用、过敏因素、环境因素)引发,感染因素中不同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途径和表现不同;饮食因素中变质食物、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会致病;其他因素里药物、过敏、寒冷、疲劳等均可能诱发急性肠炎。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大肠杆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肠炎的细菌。如果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变质的蔬菜等,就可能感染大肠杆菌引发急性肠炎。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小餐馆,食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容易被大肠杆菌污染,人食用后就可能发病。
沙门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沙门菌可存在于家禽、蛋类等食物中,若进食了被沙门菌污染的蛋类或未彻底煮熟的禽肉,沙门菌会在肠道内繁殖,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引起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更易发病,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
(二)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流行。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会侵袭肠道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可引起成人和儿童的急性肠炎。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传播。在学校、家庭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暴发流行。感染诺如病毒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病情一般呈自限性,但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会引起脱水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三)寄生虫感染
1.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可引起阿米巴性肠炎,属于急性肠炎的一种类型。人食用了被阿米巴原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后,阿米巴原虫在肠道内繁殖,侵袭肠壁组织,导致肠道炎症。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伴有腥臭味,病情轻重不一,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病情可能较为严重。
二、饮食因素
(一)食物不洁
1.变质食物
食物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会发生变质,例如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果、蔬菜,其表面可能滋生大量细菌、霉菌等。人食用了变质食物后,肠道受到这些致病微生物的刺激,引发炎症反应。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他们可能不太能准确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更容易因食用变质食物而患上急性肠炎。
被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也会导致急性肠炎。如果蔬菜、水果在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且清洗不彻底,农药残留会进入人体肠道,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
(二)饮食过量或不规律
1.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胃肠道需要分泌大量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过度的消化负担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炎。例如,有些人在节假日或聚餐时暴饮暴食,之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急性肠炎症状。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暴饮暴食更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诱发急性肠炎。
2.饮食不规律
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等,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胃肠道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后,其防御和调节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炎症。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群,经常不能按时进餐,就增加了患急性肠炎的风险。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肠道的不良反应,导致急性肠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像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肠道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肠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症状。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同时可能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更容易因药物副作用而发生急性肠炎。
(二)过敏因素
部分人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或对海鲜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等。当食用了过敏食物后,肠道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炎症。例如,乳糖不耐受的人饮用牛奶后,肠道不能正常消化乳糖,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引起腹泻等急性肠炎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会在婴儿期就出现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调整饮食。
(三)环境因素
寒冷刺激可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在寒冷的季节,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就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进而引发急性肠炎。例如,一些人在冬季穿着单薄,腹部受凉后出现腹痛、腹泻,就是寒冷刺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肠炎。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寒冷环境的影响,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儿童腹部的保暖。
过度疲劳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胃肠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生急性肠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缺乏休息的人群,患急性肠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