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症状有突然发作、程度剧烈且向腰背部放射的腹痛,常伴恶心呕吐且呕吐后不缓解,多数中度发热,重症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慢性胰腺炎主要症状有中上腹或左上腹长期反复发作的隐痛、钝痛等腹痛,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腹泻、体重减轻,还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如糖尿病症状。
一、急性胰腺炎
1.腹痛
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较剧烈,常呈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稍缓解。例如,多数患者疼痛会从腹部开始,然后向腰背部放散。部分患者腹痛可放射至胸前区、左侧胸部等部位。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疼痛越剧烈且持续时间越长。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急性胰腺炎时腹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儿童腹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腹部的明显不适。女性患者在疼痛时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体位改变缓解疼痛方面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妇科疾病导致的腹痛相鉴别。长期大量饮酒或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腹痛症状可能更典型,因为这些因素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在诱因基础上出现的腹痛更要警惕胰腺炎。
2.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同时出现,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例如,患者在出现腹痛后很快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呕吐频繁。
儿童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较为突出,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反应相对更敏感。女性患者在恶心、呕吐时要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胃肠道不适,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3.发热
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可能提示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例如,体温一般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
对于儿童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要注意综合判断病情,不能仅依靠体温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4.低血压或休克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可出现,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这是因为胰腺坏死出血,有效血容量不足,或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等。例如,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减小等。
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急性胰腺炎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时,病情进展更迅速,预后相对更差,需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等抢救措施。女性患者在出现休克表现时,要注意观察其循环状况,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二、慢性胰腺炎
1.腹痛
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钻痛或剧痛等。疼痛部位与急性胰腺炎类似,也可在中上腹或左上腹,可放射至背部等部位。疼痛发作频率和程度逐渐加重,患者可能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例如,患者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腹痛发作,且每次发作疼痛较前一次更剧烈。
不同年龄人群慢性胰腺炎腹痛表现类似,但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因素,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女性患者在慢性胰腺炎腹痛时,要注意与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同时长期的腹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有长期饮酒史或胆道疾病史的患者,慢性胰腺炎腹痛更要考虑与这些基础疾病相关,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缓解腹痛。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
腹泻:患者可出现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色浅、量多、有油滴,呈糊状或泡沫样。这是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胰酶分泌不足,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所致。例如,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可能在3-5次甚至更多,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脂肪。
体重减轻: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体重逐渐减轻。儿童慢性胰腺炎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女性患者体重减轻可能会影响自身健康和形象,需要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
糖尿病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这是因为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例如,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可高于7.0mmol/L,餐后血糖更高。
对于儿童慢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时,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代谢功能,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给予胰岛素等治疗。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导致的糖尿病时,要注意控制血糖,防止出现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女性患者在糖尿病管理方面,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同时要关注月经周期等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