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腱炎可致肩痛症,因肩部过度使用等引起,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人群差异,手术适用于保守无效等情况,可通过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损来预防。
临床表现
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肩部外侧,可放射至三角肌区,在肩关节外展60°-120°时疼痛明显,这是因为此范围是冈上肌腱受肩峰撞击的区间,年龄较大人群由于肩峰形态异常等因素更易出现该角度的疼痛;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肌腱退变加速,从而影响疼痛的表现及程度;长期从事上肢overhead动作(如运动员、画家等)的人群,冈上肌腱劳损概率高,疼痛出现相对更早。
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受限,尤其外展开始的30°和最后30°活动正常,而中间60°-120°范围受限明显,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肩部结构未完全发育,活动受限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出现主动活动减少;有肩部既往病史的人群,活动受限可能更严重。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压痛:在冈上肌肌腱抵止点处(肩峰下、大结节上方)有明显压痛,不同性别压痛敏感程度可能有差异,一般女性相对更敏感;不同年龄人群压痛表现类似,但儿童因配合度问题需更轻柔检查。
撞击试验:Neer撞击试验,患者屈肘90°,前臂旋前,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另一手将患者上臂在矢状面上被动上举超过肩峰,若出现疼痛则为阳性,年龄较大者肩峰形态改变可能使试验更易呈阳性;Hawkins-Kennedy试验,患者屈肘90°,前臂向前,检查者将患者肘关节向前推,使前臂被动内旋,若肩前部疼痛为阳性,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试验结果可能因肩部劳损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肩峰、肱骨大结节等骨质情况,有无骨质增生、硬化等改变,年龄较大人群骨质退变在X线片上更易显现;女性围绝经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相关X线表现,影响对冈上肌腱炎的判断;长期不活动人群可能出现肩部骨质脱钙等情况。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冈上肌腱的形态、厚度、有无撕裂等,对儿童肩部检查更具优势,因为超声无辐射且能动态观察肌腱活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肌腱超声表现可能因劳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MRI检查:是诊断冈上肌腱炎的重要方法,可准确判断肌腱损伤程度、范围等,年龄对MRI表现影响主要是不同年龄段肌腱退变程度不同;女性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肌腱在MRI上的信号表现;有肩部外伤病史人群MRI能更清晰显示损伤细节。
非药物治疗
休息:避免肩部过度活动,如减少上肢overhead动作等,不同年龄人群休息要求不同,儿童需减少剧烈肩部运动;中老年人群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量,避免加重肌腱损伤。
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和时间需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可适当延长时间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肩部,促进炎症消退,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均可应用,但儿童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能量;有心脏起搏器等特殊装置人群禁用。
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年龄较小儿童肩部组织对超声波敏感程度不同,需调整参数;女性治疗时要注意避开乳房部位。
康复训练:
肩关节外展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外展练习,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儿童训练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中老年人群训练要缓慢渐进,防止再次损伤。
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肩袖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增强肩部肌肉力量,稳定肩关节,不同年龄人群训练强度不同,儿童以轻柔力量训练为主;老年人要选择合适阻力进行训练。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女性在哺乳期使用需谨慎,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老年人使用要注意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
手术治疗
一般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肌腱严重撕裂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选择有差异,儿童极少采用手术治疗;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
预防措施
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肩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不同年龄人群需注意,儿童要培养正确书写、坐姿等习惯;老年人要注意日常起居姿势。
适度运动:进行肩部适当的锻炼,如游泳等对肩部损伤较小的运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不同,女性可选择相对柔和的肩部拉伸运动;儿童运动要以促进生长发育为主,避免过度运动损伤。
避免过度劳损:从事特殊职业人群要注意工作中的肩部防护,如运动员要合理安排训练强度,画家等要注意绘画姿势和时间控制,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根据自身职业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