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块即荨麻疹,其常见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发病,特殊生理时期女性发病风险增加)、慢性疾病因素(糖尿病、慢性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易引发,治疗药物也可能是诱因)、遗传因素(家族有病史者遗传获易感基因概率增加,需结合环境因素);外在因素包括食物因素(海鲜、芒果等易致过敏引发)、药物因素(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可致,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可引发,易感染人群需预防感染)、环境因素(吸入花粉、尘螨等,温度变化、接触化学物质也可诱发,相关人群需做好防护)。
一、内在因素
1.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荨麻疹。例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异常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在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群中,也有较高的荨麻疹发病率,这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波及皮肤有关。
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因为自身免疫状态的波动可能直接影响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自身免疫状态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2.慢性疾病因素
患有糖尿病、慢性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时,机体的代谢、免疫等功能处于异常状态。以糖尿病为例,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内环境紊乱,容易引发皮肤的免疫反应,导致荨麻疹。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体内的免疫调节和代谢解毒功能受到影响,也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因。这些慢性疾病会持续影响身体的生理平衡,使得皮肤容易出现荨麻疹样的皮疹。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有助于降低荨麻疹的发病概率。同时,在治疗慢性疾病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也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3.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个体遗传获得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荨麻疹的易感性相关。例如,与免疫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发荨麻疹。不过,遗传因素并不是单独导致荨麻疹的唯一原因,还需要结合环境等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
对于有荨麻疹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避免各种可能诱发荨麻疹的因素,如尽量减少接触已知的过敏原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二、外在因素
1.食物因素
常见的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有鱼、虾、蟹、贝类等海鲜类食物,还有芒果、草莓、荔枝等水果。以海鲜为例,其中含有的异种蛋白可能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有些人食用芒果后会很快出现口唇肿胀、面部红斑风团等荨麻疹症状,这是因为芒果中的某些成分可引起过敏。
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仔细记录饮食与荨麻疹发作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对食物过敏而引发荨麻疹,家长需要特别留意儿童的饮食情况。
2.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品、疫苗等。例如,使用青霉素后,部分人会在用药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荨麻疹样皮疹,这是由于机体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一些中药注射剂也可能导致过敏引发荨麻疹,如双黄连注射剂等。
在使用药物前,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时更要谨慎,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皮疹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荨麻疹。细菌感染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也可导致荨麻疹发生。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时,部分患者会伴随出现荨麻疹症状。在皮肤感染病灶存在时,如脓疱疮等,局部感染灶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引起机体的全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荨麻疹。
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群,如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要注意加强防护,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治疗,控制感染病灶,以减少因感染引发荨麻疹的风险。
4.环境因素
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等可引起荨麻疹。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花粉后,花粉颗粒作为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可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等方式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尘螨在室内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尘螨过敏的人,接触尘螨后也容易诱发荨麻疹。
温度变化也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突然的冷热刺激。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或者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皮肤血管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可能引起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荨麻疹发作。此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橡胶制品等,也可能引发接触性荨麻疹。对于经常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群,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要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防护措施;接触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要做好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