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有疼痛(范围、与活动关系)、肩关节活动受限(各方向及原因)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可见压痛、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无明显异常、中晚期有相应表现,MRI可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需与颈椎病、肩部撞击综合征等疾病鉴别,不同人群患肩周炎风险和表现有差异,需综合多种方法明确诊断。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范围与特点:肩周炎患者常出现肩部疼痛,疼痛可逐渐加重,疼痛范围一般涉及肩关节周围,早期疼痛可能为阵发性,后期则多为持续性,有的患者疼痛可放射至颈部、上肢等部位。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肩周炎患者会出现夜间疼痛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夜间人体活动减少,肩部肌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炎症介质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加剧。
与活动的关系:疼痛会随着肩关节活动而加重,比如患者在进行肩关节外展、上举、旋转等动作时,疼痛会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肩关节活动时,病变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受到牵拉或摩擦,从而引发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
各方向受限情况: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其中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活动受限较为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活动受限会逐渐加重。早期可能只是外展稍微受限,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连梳头、穿衣等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上举手臂到头顶的动作,肩周炎患者可能无法完成,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受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粘连等病变,导致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受到阻碍。炎症会引起组织肿胀,粘连会使关节的灵活性下降,从而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体征检查
1.压痛
常见压痛部位: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部位,常见的有肱骨大结节、肩峰下、喙突等部位。例如,在肱骨大结节处进行按压时,肩周炎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这是因为该部位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等组织附着的部位,炎症刺激容易导致压痛。
压痛的意义:压痛是肩周炎的一个重要体征,通过压痛部位的判断,可以初步提示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肩周炎。
2.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萎缩情况:病程较长的肩周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等部位较为明显。肌肉萎缩会使肩部外观发生变化,肩部变得扁平,肌肉体积减小。这是因为长期的疼痛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进而出现废用性萎缩。
肌肉萎缩的影响: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使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肩周炎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者仅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稍显模糊。这是因为早期病变主要集中在肩关节的软组织结构,骨质尚未受到明显影响。
中晚期表现:中晚期肩周炎患者的X线检查可能会出现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表现。骨质增生是由于肩关节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骨质发生代偿性增生。这些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骨骼疾病,如肩关节结核、骨折等,同时也能辅助判断肩周炎的病情严重程度。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软组织病变显示:MRI检查对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显示较为清晰,能够发现肩关节囊增厚、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积液等情况。例如,MRI可以清晰地看到肩关节囊内的炎症渗出、粘连情况等,这些对于准确诊断肩周炎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肩关节内部软组织结构的病变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颈椎病
症状区别:颈椎病也可能会出现肩部疼痛和上肢麻木等症状,但颈椎病的疼痛多与颈部活动有关,同时会伴有颈部的疼痛、僵硬等症状,而肩周炎主要是肩关节本身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例如,颈椎病患者在颈部活动时,肩部疼痛可能会加重,同时还可能伴有颈部的放射性疼痛;而肩周炎患者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肩关节周围,颈部一般无明显疼痛。
影像学区别:颈椎病的X线、MRI等检查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神经根受压等情况;而肩周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变,通过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进行鉴别。
2.肩部撞击综合征
症状区别:肩部撞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上举时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肩峰下区域,而肩周炎的疼痛范围更广泛。此外,肩部撞击综合征患者在进行肩关节外展上举动作时,可听到或感觉到肩部有撞击声,而肩周炎患者一般没有这种撞击声。
影像学区别:肩部撞击综合征的MRI检查可发现肩峰下撞击征,如肩峰形态异常、肩袖损伤等,但与肩周炎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通过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进行鉴别。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肩周炎,应及时就医,通过上述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来明确诊断。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患肩周炎的风险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长期从事肩部过度活动工作的人群(如画家、打字员等)患肩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判断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