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疾病治疗包括应急处理、根管治疗、牙髓切断术及治疗后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有开髓引流和药物暂时止痛;根管治疗包含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牙髓切断术需选适应证并正确操作;治疗后短期要避免硬物咀嚼、注意口腔卫生,长期需定期随访观察。
一、应急处理
1.开髓引流
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牙髓腔内炎性渗出导致压力急剧升高,引起剧烈疼痛。开髓引流是最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通过打开髓腔,让炎性渗出物得到引流,迅速降低髓腔压力,从而缓解疼痛。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对于不同牙位的牙髓,开髓的部位和操作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要打通髓腔,使牙髓组织与外界相通。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髓组织较为敏感,操作时更要注意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刺激,同时要安抚患儿情绪,取得配合。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2.药物暂时止痛
可以在龋洞内放置含有丁香油酚等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棉球,丁香油酚对牙髓有安抚镇痛作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药物暂时止痛只是应急措施,不能替代彻底的牙髓治疗。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要谨慎评估药物对胎儿等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或方法。
二、根管治疗
1.根管预备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目的是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扩大根管以利于根管充填。首先要确定根管的工作长度,一般通过X线片辅助定位。然后使用根管器械,如根管锉等,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逐步将根管预备成特定的形态,从冠方到根尖方向进行,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感染的牙本质以及细菌等。
在儿童根管治疗中,由于儿童根管系统的特点,根管较细、弯曲等,操作时要更加精细,避免器械超出根尖孔等情况。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考虑操作过程中心肺功能等的影响,可能需要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时进行操作,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2.根管消毒
根管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消毒,常用的有氢氧化钙等药物,将其封入根管内,持续发挥杀菌、抑菌作用,消除根管内残余的感染物质。药物消毒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消毒效果,一般封药时间根据药物种类和病情而定。
对于老年患者,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根管消毒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封药时间的合理把控,防止药物刺激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因为药物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
3.根管充填
根管充填是用根管充填材料严密充填根管系统,杜绝再感染的可能。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有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等。通过合适的技术将充填材料准确填入根管内,使其充满根管的各个解剖形态,恢复牙齿的生理功能。
在儿童根管充填时,要考虑到儿童牙齿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和方法,避免影响牙齿的正常替换等。对于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根管充填后要注意预防感染扩散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三、牙髓切断术
1.适应证选择
牙髓切断术适用于牙根尚未发育完全,因外伤、龋病等原因引起的露髓的年轻恒牙。其原理是切除炎症的冠部牙髓,保留根部健康的牙髓组织,使其继续发育。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当发生露髓情况且符合牙髓切断术适应证时可考虑该方法。而对于成年患者,一般更多采用根管治疗等方法,但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不适合根管治疗时也可能会考虑牙髓切断术,但相对较少。
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牙髓切断术时要谨慎评估,因为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出血等风险,需要在病情相对稳定,凝血功能等指标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
首先要对患牙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去除龋坏组织,暴露髓腔。用锐利的挖匙或牙髓切断器械切除冠部感染的牙髓组织,然后在根管口处放置牙髓切断药物,如氢氧化钙等,以促进根部牙髓的钙化屏障形成等。之后进行充填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同时要安抚患儿情绪。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考虑其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情况,可能需要更充分的麻醉等准备。
四、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短期注意事项
治疗后的牙齿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一般短期内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让患牙有一个适应和恢复的过程。对于儿童患者,要告知家长避免患儿用患牙啃咬东西,防止牙齿折裂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咀嚼功能可能本身就有所下降,更要注意避免用患牙咀嚼过硬食物,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摄入,确保其能通过其他牙齿正常咀嚼进食。
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患牙周围的清洁,可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饭后漱口等。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更加严格控制口腔卫生,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容易导致感染复发等情况,要定期监测血糖并保持口腔清洁。
2.长期随访
治疗后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包括X线片检查等,观察根管充填情况、根尖周组织的恢复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齿还在发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牙齿的继续发育情况,如牙根的继续形成等。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患者,要关注其全身健康状况对牙齿恢复的影响,定期进行相关的全身检查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