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有呕血、黑便、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循环系统表现,需排查既往溃疡、肿瘤病史及药物因素,可通过胃镜、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儿童、老年人、女性胃出血有不同特殊情况,判断胃出血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症状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胃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如果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可能呕出鲜红色血液。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后,与胃酸发生反应,血红蛋白被分解。例如,大量出血时,血液未经充分混合胃酸就呕出,可能呈现鲜红色。
2.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黑色,且质地黏稠,像柏油样,称为柏油便。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铁元素被转化,导致大便颜色改变。
(二)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1.头晕:急性胃出血导致失血,使循环血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突然起身时,头晕可能加重。例如,一位急性胃出血患者,由于快速失血,脑部供血瞬间减少,起身时就会明显感到头晕。
2.乏力:失血引起身体缺氧等情况,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因为血液携带氧气供应全身组织器官,失血后氧气输送减少,组织器官功能受影响,导致乏力。
(三)心悸、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表现
1.心悸:出血量较多时,心脏为了维持重要脏器供血,会加快跳动,患者可感觉心悸。这是身体的代偿机制,但如果出血量过大,代偿机制不能维持,会出现更严重情况。
2.血压下降:随着出血量增加,血压会逐渐下降。早期可能表现为收缩压正常或稍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严重时收缩压明显降低。例如,大量胃出血患者,血压可从正常范围迅速下降,低于90/60mmHg等休克血压范围。
二、病史与相关疾病排查
(一)既往病史
1.溃疡病史: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胃出血的高危人群。因为溃疡病灶可侵蚀血管导致出血。例如,长期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溃疡不断侵蚀周围血管,就容易引发胃出血。
2.胃部肿瘤病史:胃部肿瘤,如胃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组织可能发生坏死、破溃,从而导致出血。有胃部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胃出血情况。
(二)药物因素
1.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进而引起出血。因为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缺乏时胃黏膜易受损。
2.抗凝药物: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当胃内有病变时,容易导致出血不易止住。因为抗凝药物抑制了凝血因子的活性,使血液凝固功能下降。
三、检查方法
(一)胃镜检查
1.原理: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胃内是否有出血病灶,如溃疡、肿瘤、血管畸形等。它是诊断胃出血最直接、准确的方法。
2.优势:不仅可以明确出血部位,还可以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如注射药物、电凝止血等。例如,发现胃内溃疡出血,可在胃镜下对出血的血管进行电凝止血。
(二)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提示有失血情况。通过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可以了解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是否仍在继续。例如,出血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说明仍有活动性出血。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减少与血红蛋白下降相平行,反映失血导致的贫血情况。
(三)大便隐血试验
1.原理:如果消化道有少量出血,肉眼看不到大便颜色改变,但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这对于发现隐性胃出血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些少量慢性胃出血的患者,可能仅通过大便隐血试验发现异常。
四、不同人群胃出血判断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1.特殊表现:儿童胃出血可能表现不典型,除了呕血、黑便外,可能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对失血的耐受相对较差。例如,幼儿胃出血可能仅表现为频繁哭闹,家长不易察觉其与胃出血的关系。
2.病史询问:要询问儿童是否有误服腐蚀性物质、是否有先天性胃部畸形等病史。比如,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可损伤胃黏膜导致出血;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等畸形也可能引发胃出血。
(二)老年人
1.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对失血的反应可能不敏感,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代偿能力下降。例如,一些老年胃出血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淡漠,容易被忽视。
2.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胃出血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胃出血导致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冠心病发作等。
(三)女性
1.特殊生理时期:育龄期女性要考虑是否与妊娠相关的胃出血,如宫外孕破裂等情况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逆流至胃内引起呕血等表现。同时,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一般不直接导致胃出血,但如果有基础胃疾病,月经期间可能因身体应激等因素影响胃出血情况。
2.用药差异: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用药需谨慎,如孕期、哺乳期,用药不当可能影响胃黏膜导致出血,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总之,判断胃出血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相关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一旦怀疑胃出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