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肠化等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年龄等因素相关,有消化不良、贫血等表现,通过胃镜及Hp检测诊断,需进行病因、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定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而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二、发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主要的病因。Hp能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发生。全球约50%以上的人群感染Hp,我国人群感染率较高。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腌制、烟熏、油煎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吸烟、酗酒等,会反复损伤胃黏膜,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自身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胃壁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胃体黏膜萎缩;胆汁反流时,胆汁中的胆盐等物质会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及上皮化生等改变;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功能。
三、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症状可因进食不当而加重或缓解不明显。不同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部分患者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
贫血相关表现:若伴有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缺铁性贫血是因为长期慢性少量出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巨幼细胞贫血则多与维生素B吸收不良有关,因为胃体萎缩时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吸收。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胃镜检查时发现。
四、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重要手段。胃镜下可见胃黏膜颜色变淡,呈灰色或灰黄色,黏膜下血管透见,皱襞变细平坦,黏液湖变薄等萎缩性改变,同时可观察到有无肠化的表现,必要时可取多部位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明确是否存在萎缩、肠化及有无不典型增生等情况。
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测Hp有助于明确病因,因为Hp感染与该病密切相关,若存在Hp感染,需进行相应的抗Hp治疗。
五、治疗与管理
病因治疗:若存在Hp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通常为10-14天。
对症治疗: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等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避免滥用药物加重胃黏膜负担。
定期随访: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属于胃癌前状态,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一般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有无不典型增生加重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促胃肠动力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更要强调定期胃镜复查的重要性,因为老年患者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早期发现病变变化对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儿童期的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同时,抗Hp治疗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和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并且要密切关注治疗后的复查情况。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的用药禁忌。例如,在孕期一般不建议进行有创的胃镜检查及复杂的药物治疗,哺乳期用药需谨慎,应咨询医生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在女性患者中也较为突出,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因为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时,选择药物要充分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某些促胃肠动力药时需谨慎,因为部分促胃肠动力药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调整剂量,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同时要加强对肝肾功能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