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属迟发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各期有不同表现,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各年龄段可发病,治疗依分期等选方案且避外界刺激;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过敏表现不同,可通过体内外试验检测过敏原,任何年龄段可发病,有家族史等人群易患,治疗首要避过敏原,再据症状严重程度用药。二者在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好发人群、治疗原则等方面有区别,需医生综合情况制定诊疗方案。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过度反应,当机体再次接触这些物质时,免疫系统会识别为外来有害物,从而发起攻击,释放如组胺等介质引起一系列症状,发病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等。
临床表现差异
湿疹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初期为红斑,很快发展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剧烈瘙痒,搔抓后皮肤破损,有浆液性渗出,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脓痂等。
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未及时正确处理等转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剧痒。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特点,如手部湿疹因经常接触外界刺激,易呈慢性化,皮肤粗糙肥厚;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红斑、糜烂、渗液,境界清楚,可伴皲裂,自觉瘙痒剧烈;外阴、肛门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皮肤浸润肥厚、皲裂。
过敏
皮肤过敏:可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如风疹块(荨麻疹),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孤立或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经适当治疗约1-2周痊愈。
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过敏性哮喘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
消化道过敏: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食物过敏时,进食后不久即可出现上述消化道不适表现。
实验室检查区别
湿疹: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急性期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皮肤斑贴试验可用于寻找过敏原,但湿疹的过敏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其病因复杂,很多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
过敏
过敏原检测:包括体内试验(如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等)和体外试验(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15-20分钟内局部会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明显的风团为阳性,可用于检测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若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对相应过敏原过敏。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血清尘螨特异性IgE会升高。
好发人群与环境因素关联
湿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儿湿疹(奶癣)多在出生后1-3个月发病,1岁左右逐渐好转,部分可延续至幼儿期甚至儿童期,可能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遗传易感性等有关;儿童及成人湿疹可因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刺激物等发病,比如经常接触肥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的人群易患手部湿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也可能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过敏: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过敏,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过敏,比如父母有过敏史,子女发生过敏的概率可能增加;生活在花粉多的季节或地区的人群易发生呼吸道过敏或花粉症;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的人群可能发生食物过敏。
治疗原则侧重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需根据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等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皮内注射。同时要注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擦拭等。
过敏: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治疗过敏的重要措施,比如明确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使用防螨床品等;然后根据过敏的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如皮肤过敏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呼吸道过敏出现哮喘发作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消化道过敏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时需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
总之,湿疹和过敏在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好发人群、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需要医生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检查来准确区分和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