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肝硬化有全身、消化系统、出血倾向与贫血、内分泌紊乱等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药物治疗(保肝、抗肝纤维化等)、腹水治疗(利尿剂、提高胶体渗透压)及并发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的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与监测。
一、中度肝硬化的症状
1.全身症状:患者会有乏力的表现,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不同,轻者仅为轻度疲劳,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同时可能伴有消瘦,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代谢异常以及食欲减退等因素导致体重下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面色晦暗,也就是所谓的肝病面容,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增多,引起面部色素沉着等改变。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较为突出,患者进食量明显减少,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还会有腹胀,多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可能与胃肠淤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肠淤血、肝包膜受牵拉等因素有关。另外,还可能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多为不成形便,这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肠壁水肿等因素相关。
3.出血倾向和贫血:患者可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出现皮肤紫癜,是因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同时,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失血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多种因素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生成减少等。
4.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对于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失调、闭经等表现。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水平升高,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前叶功能,影响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另外,还可能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肝掌则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皮肤发红。
二、中度肝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注意休息,根据病情轻重调整活动量,代偿期患者可适当参加轻体力工作,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患者尤其是出现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的负荷,有利于肝脏的修复。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高蛋白饮食对于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尤为重要,但如果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倾向时,则需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对于有腹水的患者,要限制钠和水的摄入,钠的摄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1-2g,水的摄入量限制在每日1000ml左右。
2.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可使用一些保肝降酶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这类药物可以保护肝细胞的膜结构,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抗肝纤维化药物: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如安络化纤丸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等,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3.腹水的治疗
利尿剂:常用的有螺内酯和呋塞米,一般联合使用,螺内酯为保钾利尿剂,呋塞米为排钾利尿剂,两者联合可以起到较好的利尿效果,同时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风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定期输注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促进腹水的消退。
4.并发症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采取禁食、静脉应用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等)、补充血容量等措施。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等。
肝性脑病: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控制感染、停止大量放腹水等。同时要限制蛋白质摄入,给予乳果糖等药物酸化肠道,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还可以使用支链氨基酸等药物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
感染:如果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发生自发性腹膜炎时,常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中度肝硬化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对腹水等并发症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要加强病情观察,如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和易消化,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
2.儿童患者:儿童中度肝硬化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例如,在使用保肝药物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剂量。同时,儿童患者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并且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出现中度肝硬化情况较为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和母亲的情况。在药物使用上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妊娠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病情监测都要更加细致,因为妊娠本身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可能导致肝硬化病情加重。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