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及并发症预防处理。复位有闭合复位(适用于多数错位情况,儿童可塑性强、老人要注意力度)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失败等情况,老年恢复慢、儿童注意不影响生长);固定分外固定(石膏固定观察血运等、外固定支架注意针道)和内固定(钢板固定注意风险);康复分早期手指等活动、中期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力量训练;并发症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处理)和创伤性关节炎(预防复位固定准确,严重时手术)。
适用情况:对于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错位,若骨折端未嵌入软组织等适合闭合复位的情况可首先尝试。通过手法操作,在X线透视或C型臂引导下,术者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如伸直型、屈曲型等)采用相应的手法进行复位,利用骨骼的力学原理和术者的经验将错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例如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通常采用牵引、反牵引、旋转、屈伸等手法进行复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骨骼可塑性强,闭合复位相对更易成功,但操作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对儿童骨骼生长板等造成损伤;老年人骨质疏松,闭合复位时要注意手法力度,防止造成额外的骨损伤或骨折再移位。
切开复位
适用情况:当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手法无法复位;粉碎性骨折、不稳定骨折等情况时需行切开复位。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组织,直接暴露骨折端,使用复位器械准确地将骨折端复位,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针等)进行固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切开复位后恢复相对较慢,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需密切关注骨质疏松的管理;儿童患者切开复位要特别注意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放置位置,要尽量避免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内固定物一般在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出。
固定治疗
外固定
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后常用石膏固定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石膏类型,如前臂石膏托、管型石膏等。石膏固定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支撑,限制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但石膏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若出现手指肿胀明显、疼痛加剧、皮肤颜色改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调整石膏松紧度。对于儿童患者,石膏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如严重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可能会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通过体外的钢针和支架来固定骨折端,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等优点。但外固定支架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针道的清洁,防止针道感染,定期对针道进行消毒等处理。
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切开复位后常用钢板进行内固定,钢板可以提供较强的固定强度,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后骨折端相对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康复锻炼。但钢板内固定也存在一些风险,如钢板断裂、感染等,术后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过早的剧烈活动导致钢板问题。对于老年患者,钢板内固定后要注意加强营养,尤其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复位固定后1-2周)
手指活动:骨折复位固定后应尽早开始手指的主动活动,如手指的屈伸、握拳等动作,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力度要轻柔,以儿童能耐受为准。
肩部和肘部活动:同时进行肩部和肘部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肘关节的屈伸等,每个动作重复多次,每天进行多次练习,每次练习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中期康复(复位固定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腕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可以采用主动或辅助主动的方式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例如患者可以用健侧手辅助患侧腕关节进行活动,或者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弹力带)来增加训练的阻力,提高康复效果。对于老年患者,中期康复要注意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和损伤。
后期康复(复位固定后6周以上)
力量训练:当骨折达到一定的愈合程度后,开始进行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也可以进行腕关节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抗阻练习等。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腕关节的稳定性和手部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时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以保持其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要确保训练强度不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
发生情况:较少见,但需警惕。主要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手指或手腕感觉异常、皮肤苍白、脉搏减弱等。一旦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要立即松开外固定装置,严重时需紧急行筋膜切开术,切开覆盖在骨筋膜室上的筋膜,解除室内高压,防止肌肉和神经的缺血性坏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清晰,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创伤性关节炎
预防及处理:骨折愈合后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预防方面要确保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让骨折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以减少关节面不平整等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因素。一旦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早期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但儿童要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等方法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关节融合术或关节置换术等,但手术需谨慎评估其对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