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病毒细菌等侵入肠道致细胞损伤、菌群失衡等引发症状;非感染因素有饮食(不洁饮食、食物过敏)、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物)、寒冷刺激、应激状态等,饮食刺激黏膜、药物损伤黏膜、寒冷使血管收缩、应激影响黏膜功能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症状。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毒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例如,在水源被诺如病毒污染后,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因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入口而感染。
轮状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病毒,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庭内传播较为常见,比如照顾婴儿的人员手部沾染轮状病毒后,接触婴儿的食物或玩具,婴儿接触后就可能发病。
2.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胃肠道后,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同时促进肠道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对于婴幼儿来说,其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轮状病毒感染后更易破坏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及感染来源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细菌,常常污染肉类、蛋类等食物。如果食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被沙门氏菌污染,食用后就会引发感染。例如,未煮熟的肉类中可能携带沙门氏菌,食用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炎症。
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血清型,如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等可导致急性肠胃炎。水源污染是大肠杆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当饮用水源被大肠杆菌污染后,饮用者可能发病。在生活方式方面,不注意饮食卫生,如进食路边摊的不洁食物,也容易感染大肠杆菌。
2.发病机制
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一方面,毒素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分泌和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另一方面,炎症反应引起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出现腹痛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其肠道菌群尚不稳定,细菌感染后肠道菌群平衡更容易被打破,加重肠胃炎症状。
(三)寄生虫感染
1.常见寄生虫及感染途径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人食用了被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包囊在肠道内脱囊,发育为滋养体,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这种感染较为常见。
蓝氏贾第鞭毛虫也是肠道寄生虫的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果水源被蓝氏贾第鞭毛虫污染,饮用后就可能感染。儿童如果在户外活动中接触了被污染的水源,又没有良好的洗手习惯,就容易感染该寄生虫。
2.发病机制
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破坏肠道黏膜组织,引起肠道炎症。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泻、腹痛等急性肠胃炎表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来说,可能症状相对较轻,但对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后可能症状更为严重,且恢复相对困难。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不洁饮食
食用了变质的食物,如过期的牛奶、发霉的水果等。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急性肠胃炎。例如,夏天温度高,食物容易变质,如果冰箱储存不当,剩余的饭菜放置时间过长就可能滋生细菌,食用后引发不适。
进食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量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紊乱。对于胃肠道较为敏感的人群,如本身有慢性胃炎基础的人,更容易因饮食刺激而诱发急性肠胃炎。儿童如果过度食用零食,尤其是高油高糖的零食,也会影响正常的胃肠消化功能,增加患急性肠胃炎的风险。
2.食物过敏
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如对海鲜、牛奶等过敏。当食用了过敏食物后,身体会发生过敏反应,累及胃肠道时就会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食物过敏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婴儿期常见对牛奶蛋白过敏,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对其他食物如鸡蛋、花生等过敏。
(二)药物因素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长期或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损伤胃肠道黏膜。这类药物会抑制胃肠道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后,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导致急性肠胃炎样表现,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老年人由于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且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发生药物性胃肠道损伤的风险更高。
2.化疗药物
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例如,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可引起肠道黏膜炎症、溃疡等,导致急性肠胃炎症状。接受化疗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化疗期间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这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损伤以及对胃肠道正常细胞代谢的干扰有关。
(三)其他因素
1.寒冷刺激
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如在寒冷天气里穿着过少,腹部着凉,可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胃肠道功能紊乱。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寒冷环境中更容易因腹部受凉而引发急性肠胃炎。例如,冬天穿着单薄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表现。
2.应激状态
当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时,如遭受重大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可引起胃肠道黏膜的应激性损伤。这是因为应激状态下,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黏膜屏障功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遭受严重应激时都可能发生急性肠胃炎,例如严重创伤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