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是什么原因

来源:民福康

多汗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汗症与遗传因素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遗传约30%-50%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方式多基因遗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致交感神经对汗腺调节失调;继发性多汗症与疾病和药物因素有关,疾病因素中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因代谢率增高等致多汗,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因免疫反应等致多汗,药物因素中某些退烧药、抗抑郁药等可致多汗,且各因素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不同。

一、原发性多汗症

(一)遗传因素

1.机制及研究依据:遗传因素在原发性多汗症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约30%-50%的多汗症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方式可能为多基因遗传。例如,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汗腺过度活跃。有研究通过对多个家族的基因分析发现,某些与汗腺分泌调节相关的基因,如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等,在有家族多汗症病史的人群中存在较高的变异率,从而使得这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原发性多汗症。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在年龄方面,从儿童期开始就可能显现遗传相关的多汗倾向,儿童期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但遗传因素已潜在影响汗腺功能。性别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原发性多汗症的显著不同发生率,但在不同性别中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一般来说,遗传因素导致的原发性多汗症与日常的生活方式因素关联相对不紧密,但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等状态下,可能会加重多汗症状,因为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而遗传已使自主神经系统存在一定易感性。

3.病史相关:如果家族中有多汗症病史,那么个体患原发性多汗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自身汗腺分泌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多汗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

(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1.机制及研究依据: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导致多汗症。例如,交感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可能使得其对汗腺的调节功能失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参与交感神经系统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出现异常,就可能影响汗腺的正常神经支配和调节。有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发现,当特定的神经生长因子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对汗腺的支配发生紊乱,进而引起汗腺过度分泌。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因发育异常导致的多汗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加重因发育异常引起的多汗症状。例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神经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对汗腺的控制。

3.病史相关:如果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曾有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疾病史,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损伤等,那么出现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多汗症的风险会增加,需要在病史评估中重点考虑这些因素。

二、继发性多汗症

(一)疾病因素

1.机制及研究依据

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多汗。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80%会出现多汗症状,其机制是甲状腺激素加速机体氧化还原反应,产热增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汗腺分泌增多。

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盗汗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同时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等会刺激汗腺分泌。有研究统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盗汗的发生率较高。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不同年龄段因疾病导致多汗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感染性疾病导致多汗相对常见,如结核感染等;而中老年时期内分泌疾病导致多汗的风险相对增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在中老年人群中也有一定发病率。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疾病在不同性别中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在糖尿病引起的多汗症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机制相似,但可能在并发症的表现上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疾病相关的多汗也有一定关联。例如,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生活方式下,会增加内分泌失调的风险,进而可能诱发内分泌疾病导致的多汗;而不注意个人卫生,在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不注意防护,会增加感染性疾病导致多汗的几率。

3.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有内分泌疾病病史,如曾被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等,那么出现继发性多汗症中内分泌疾病相关因素导致多汗的可能性增加;如果有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病史,再次感染或疾病复发时也容易出现多汗症状。

(二)药物因素

1.机制及研究依据: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多汗的不良反应。例如,一些退烧药,如阿司匹林等,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促使机体散热增加,表现为出汗。还有抗抑郁药中的某些类型,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多汗。研究发现,服用特定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出现多汗的副作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所以在使用某些可能导致多汗的药物时,儿童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时,出现药物性多汗的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可能因性别相关的生理差异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反应有所不同。例如,女性的脂肪含量与男性不同,可能影响某些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从而影响药物导致多汗的发生情况。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的饮酒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例如,饮酒后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增加药物导致多汗的风险。同时,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得药物引起多汗的不良反应更易发生。

3.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或对某些特定药物有特殊反应的病史,那么在使用可能导致多汗的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有病史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多汗的可能性更高,需要医生在用药前充分评估病史情况。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多汗症
多汗症是指机体处于正常温度环境下,局部或者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男女均可出现,无季节差异。多汗症可分为多种类型,一般在25岁后可自然减轻。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原发性多汗症吃什么药?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原发性多汗症,如果只是局限性多汗,一般建议首选外用止汗剂进行治疗,比如临床上最常用到的药物是5%鞣酸溶液、20%-25%氯化铝溶液以及2%-4%甲醛溶液等。而对于因精神因素造成的多汗症,则可以口服抗焦虑、抗精神病和镇静药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口服东莨胆碱、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抑制汗液分泌,必要时再
手脚多汗症属于什么科?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脚多汗症一般属于神经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科室。 1、神经科:手脚多汗症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是思虑过度、压力过大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原因所致,患者还会伴有失眠、心悸等临床表现。 2、皮肤科:手脚多汗症可能是因为患者局部汗腺功能过于发达,汗腺分泌过多所致。 3、
手掌多汗症怎么治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掌多汗症可以使用止汗剂缓解症状,如5%鞣酸溶液、5%明矾溶液、20%氯化铝溶液等,具有止汗收敛的作用。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出汗症状,可以使用镇静剂药物缓解,如苯巴比妥;也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其次可以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具有止汗的功效。平时需要注意手部的清洁,防止细菌感
腋下有点臭是什么原因
魏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腋下有点臭可能是汗腺分泌、细菌感染、遗传因素、个人习惯、疾病因素等引起的。 1.汗腺分泌 腋下有大汗腺,其分泌的汗液中含有脂肪酸等成分,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异味。 2.细菌感染 腋下的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异味。 3.遗传因素 有些人的汗腺分泌和细菌代谢方式可能与常人不同,导致更容易产生异味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田鲜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麻黄根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 麻黄根能敛汗固表,对于自汗、盗汗等多汗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自汗往往是由于气虚不能固摄汗液所致,麻黄根通过其收敛之性,帮助减少汗液的非正常排出,使体表汗液的排泄恢复正常状态。盗汗多因阴虚内热,入睡后卫阳不固而致汗液外泄,麻黄根能起到一定的敛汗效果,缓解盗汗症状。 需要注意
腋下有异味但不是狐臭的味道怎么回事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腋下有异味但不是狐臭的味道,可能是多汗症、腋部细菌感染等引起。 1.多汗症 多汗症是腋下异味的常见原因之一。腋下的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如果没有及时清洗或处理,就会被细菌分解产生异味。 2.腋部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腋下异味。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 其他原因,如某些食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建议服用维生素B1、谷维素等。如果出汗很多,可以服用一些阿托品和其他抗乙酰胆碱药物,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好心情,戒烟戒酒,少吃辛辣的食物。此外,使用5%明矾溶液每日局部浸泡,以及松树、桉树叶煎剂浸泡,都有一定的效果。
多汗症怎么办?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多汗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分为神经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神经功能性方面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和压力等。气质性疾病有甲亢,糖尿病,肢端肥大,低血糖,感染性高热性疾病,脊髓肿瘤和交感神经系统等疾病。因此多汗症的治疗首先是防止或者去除可能的病因,防止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对于其他疾病造成的继发多
女性多汗症症状是什么?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多汗症指的是皮肤出汗异常,一般正常人在运动之后或者是在天气高温下工作会大量出汗,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多汗症的会在情绪紧张或波动或受到焦虑或恐吓的时候造成,会有局部的多汗症和全身都汗症两种。
手脚多汗症能根除吗?
张文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手脚多汗症是不能根除的,造成手脚多汗症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神经功能性疾病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遗传基因造成的,还有甲亢,糖尿病都会造成多汗,因此平时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可以喝咖啡和热汤,因为这些都容易造成多汗。
多汗症用什么药
王梅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三甲
治疗多汗证。临床上一般采取外用药物或者内服药物、物理疗法以及手术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常见的内服药为苯巴比妥等;常用的外用药有甲醛溶液、醋酸铝溶液、明矾溶液等。外用药会导致皮肤干燥等刺激反应,使用时要谨慎。针对于伴有情绪焦虑、紧张的患者,导致汗液分泌旺盛,再加用镇静类、抗焦虑的药物等,防止出现多汗。
多汗症是什么原因
王梅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三甲
皮肤汗液排泄量过多称为多汗症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器质性疾病性多汗症和功能性多汗症失调性多汗症。前者多见于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像甲亢垂体功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遗传性综合征等。功能失调性多汗症以精神性出汗为特点,由高度的情绪刺激,像紧张、痛苦、害怕、激动、愤怒等引起的交感神经失调导致的多汗。还有一种是味觉性多汗,吃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喝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手足多汗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脾胃湿热造成。中医认为脾湿主四肢,所以手足多汗要用健脾、利湿、清热的方法治疗,最常用的是四妙丸加减。如果同时伴有脾气暴躁、口干、口苦等,可以用龙胆泻肝丸治疗。脾湿的患者还要注意饮食方面,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