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症状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如不同人群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特点及不同人群的差异,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的情况,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在表现和护理等方面有差异,儿童胃肠道薄、屏障弱且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成人需注意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易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病程长等。
一、症状表现
(一)胃肠道症状
1.腹痛
儿童和成人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急性肠胃炎时腹痛可表现为哭闹不安,年龄稍大的儿童能表述为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等。成人急性肠胃炎腹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这是因为胃肠道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疼痛。其机制是病原体感染或食物刺激导致肠道黏膜炎症,炎症介质释放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腹痛。例如,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及其毒素可损伤肠道黏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腹痛。
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发生急性肠胃炎时,腹痛特点可能与既往胃溃疡疼痛特点有所不同,可能会更偏向于肠道炎症相关的疼痛性质,但也可能相互影响使疼痛表现更复杂。
2.腹泻
儿童急性肠胃炎腹泻次数较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严重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肠道黏膜受到严重损伤,有出血、渗出等情况。而成人急性肠胃炎腹泻次数相对儿童可能稍少,但也可达到每日数次,大便性状同样可为稀便、水样便等。腹泻的发生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吸收功能障碍,分泌功能亢进,大量液体和电解质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肠胃炎,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分泌增多和吸收减少,出现腹泻症状。
对于老年人,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更高,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包括肠道功能、肾脏的水盐调节功能等。如果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腹泻还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为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血糖代谢。
3.恶心、呕吐
儿童急性肠胃炎时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可在腹泻前出现,也可与腹泻同时发生。幼儿可能表现为吐奶,较大儿童则表现为恶心后呕吐胃内容物。成人急性肠胃炎也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其发生机制是胃肠道受到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平滑肌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例如,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感染病原体后,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恶心、呕吐。
对于妊娠期女性,急性肠胃炎出现恶心、呕吐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频繁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呕吐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需要及时处理。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儿童急性肠胃炎时发热程度不一,可表现为低热至高热。一般是由于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热。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细菌产生的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可引起机体发热反应。成人急性肠胃炎发热相对儿童可能稍低,但也可出现中热或高热情况。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急性肠胃炎时发热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较低,或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因为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限,对病原体的反应不如正常人强烈。
2.乏力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急性肠胃炎时由于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同时发热、腹泻等消耗能量,都会导致身体乏力。例如,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能量供应不足,以及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使得患者感到全身疲倦、无力。
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急性肠胃炎引起的乏力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为身体能量不足会影响其正常的体力活动能力。此时需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补充来缓解乏力症状。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一)儿童
1.消化系统特点影响
儿童的胃肠道黏膜较薄,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和食物刺激的影响,出现急性肠胃炎时症状往往更明显。例如,儿童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稳定,对入侵的病原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引起急性肠胃炎。
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疼痛等刺激的表述不准确,往往通过哭闹等行为来表达身体不适,在判断儿童急性肠胃炎时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如腹泻、呕吐等情况。
2.特殊护理注意事项
儿童急性肠胃炎时要特别注意补液,因为儿童脱水速度较快。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对于腹泻的儿童,在饮食上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肠道负担。
(二)成人
1.基础疾病影响
成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急性肠胃炎引起的发热、脱水等情况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例如,发热会使心率加快,对于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心绞痛等。所以成人患有基础疾病时,发生急性肠胃炎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及时处理相关症状。
成人的生活方式对急性肠胃炎的影响也较大,如长期饮酒的成人,酒精会损伤胃肠道黏膜,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更容易发生急性肠胃炎,而且在患病后恢复相对较慢。
(三)老年人
1.生理功能衰退影响
老年人的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急性肠胃炎时肠道功能紊乱更明显,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这些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老年人急性肠胃炎时,由于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电解质平衡失调。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较弱,急性肠胃炎病程可能相对较长,而且容易反复。所以老年人患急性肠胃炎后需要更加注重支持治疗,如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