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终末期为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渐进性发展有不同阶段,其进展受基础疾病、血压、蛋白尿、生活方式等影响,诊断通过肾功能等检查及病因诊断,治疗上急性肾衰除病因治疗外对症支持,慢性肾衰综合治疗,尿毒症靠肾脏替代治疗及对症治疗,需注意不同人群相关情况,肾功能衰竭不等同于尿毒症,了解两者关系对肾脏疾病诊治预后重要。
一、肾功能衰竭与尿毒症的关系
(一)肾功能衰竭的定义及分类
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骤,通常是由于肾灌注不足、肾毒性物质损伤等原因引起,若及时去除诱因,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慢性肾功能衰竭则是缓慢进展的,多由慢性肾脏疾病逐渐发展而来,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对于儿童来说,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严重感染、脱水等因素有关,而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对较少见,但也可由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导致;女性在妊娠相关肾脏疾病时也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情况。
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高蛋白饮食、过度劳累、滥用肾毒性药物等都可能增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有慢性病史的人群若不规范控制基础疾病则更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二)尿毒症的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终末期的阶段,此时肾脏几乎丧失了所有功能,不能正常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体内会出现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慢性肾功能衰竭不断进展,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一定程度(通常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1.73m2),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区别:肾功能衰竭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同阶段,而尿毒症仅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治疗有可能恢复肾功能,不一定发展到尿毒症,而慢性肾功能衰竭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会逐渐进展到尿毒症阶段。
二、肾功能衰竭发展到尿毒症的过程及相关因素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尿毒症的过程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在肾功能代偿期,肾脏的储备功能仍能满足机体的基本需要,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肾功能失代偿期时,患者会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表现;肾衰竭期时,患者贫血、高血压等症状加重,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到了尿毒症期,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气短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尿毒症的速度可能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差异,遗传性肾脏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往往相对较快;女性在妊娠合并肾脏疾病时,如果病情控制不佳,进展为尿毒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果不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伤)、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长期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等,都会加快慢性肾功能衰竭向尿毒症进展的速度。
(二)影响肾功能衰竭进展的因素
1.基础疾病:不同的基础肾脏疾病进展速度不同,如糖尿病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肾功能恶化较快;多囊肾患者肾脏囊肿不断增大,会压迫肾组织,加速肾功能衰竭进展。
2.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高压,加重肾小球硬化,所以良好的血压控制对于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关重要。
3.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会损伤肾小管间质,加速肾脏纤维化进程,所以减少蛋白尿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4.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如高盐、高蛋白、高磷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对肾脏造成额外负担,促进肾功能衰竭进展。
三、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的诊断与治疗相关要点
(一)诊断方法
1.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还需要结合肾脏超声等检查了解肾脏大小、结构等情况,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超声可能显示肾脏体积正常或增大等。
2.病因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等)来明确是何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常规会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等。
儿童进行肾功能相关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调整检测方法和参考值;女性在妊娠期间进行肾功能检查要考虑妊娠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如血肌酐可能因生理原因轻度降低等情况。
(二)治疗原则
1.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关键是去除病因,如纠正休克、停用肾毒性药物等,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慢性肾功能衰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饮食治疗(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控制磷的摄入等)。
2.尿毒症的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是通过机器将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清除代谢废物后再将血液回输体内;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注入透析液来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肾移植是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是目前治疗尿毒症较理想的方法,但受供肾来源等限制。
对症治疗:针对尿毒症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处理,如纠正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控制高血压等。
对于儿童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是较好的治疗方式,但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并且术后要密切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女性尿毒症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时要考虑到女性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等对透析效果的影响,同时肾移植术后怀孕等情况也需要特殊关注和管理。
总之,肾功能衰竭并不等同于尿毒症,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了解两者的关系对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