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1期滤过率≥90ml/(min·1.73m2),2期60-89ml/(min·1.73m2),3期45-59ml/(min·1.73m2)(3a期45-59,3b期30-44),4期15-29ml/(min·1.73m2),5期<15ml/(min·1.73m2)即终末期肾病;还可根据病因和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分起始期(有高危因素但无实质损伤)、维持期(滤过率低,有少尿等表现)、恢复期(细胞修复,滤过率渐正常);慢性分肾功能代偿期(相当于2期,无明显症状)、肾功能失代偿期(相当于3期,有轻症状)、肾衰竭期(相当于4期,症状明显)、尿毒症期(相当于5期,需替代治疗)。
肾功能衰竭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1期滤过率≥90ml/(min·1.73m2),2期60-89ml/(min·1.73m2),3期45-59ml/(min·1.73m2)(3a期45-59,3b期30-44),4期15-29ml/(min·1.73m2),5期<15ml/(min·1.73m2)即终末期肾病;还可根据病因和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分起始期(有高危因素但无实质损伤)、维持期(滤过率低,有少尿等表现)、恢复期(细胞修复,滤过率渐正常);慢性分肾功能代偿期(相当于2期,无明显症状)、肾功能失代偿期(相当于3期,有轻症状)、肾衰竭期(相当于4期,症状明显)、尿毒症期(相当于5期,需替代治疗)
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期
1.1期
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此阶段肾脏的滤过功能基本正常,肾脏有一定的储备能力,一般来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肾脏已经存在一定的潜在损伤因素,比如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开始对肾脏产生轻微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进一步损伤肾脏功能,对于有家族肾病史的人群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监测肾功能尤为重要。
2.2期
e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肾脏的滤过功能轻度下降,这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变化相关的非特异表现,比如夜尿增多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这时候需要与生理性减退相鉴别,要注意控制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因素,如合理控制血压、血糖等,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等。
3.3期
又分为3a期和3b期,3a期eGFR在45-59ml/(min·1.73m2)之间,3b期eGFR在30-44ml/(min·1.73m2)之间。此阶段肾脏的滤过功能中度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的临床症状,如乏力、腰酸、轻度贫血等,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和管理,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要注意饮食中蛋白质的合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4.4期
eGFR在15-29ml/(min·1.73m2)之间。肾脏的滤过功能重度下降,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明显的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脏功能下降后更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因为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在生活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等指标。
5.5期
eGFR<15ml/(min·1.73m2),也就是终末期肾脏病,这时候肾脏几乎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滤过功能,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对于儿童患者,终末期肾病可能是由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引起,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透析治疗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长期的透析治疗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二、根据肾脏损伤的病因和病程分期
1.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期
起始期:此期患者常存在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例如有严重外伤、大手术等情况,这时候如果能及时去除诱因,有可能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有重大创伤史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的迹象。
维持期:又称少尿期,一般持续1-2周,也可长达数月。此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同时伴有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对于老年急性肾衰患者,由于其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紊乱等的耐受性更差,需要更加精细地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恢复期:此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正常。但此期患者仍可能存在一些虚弱、乏力等表现,对于儿童急性肾衰恢复期患者,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避免再次接触肾毒性物质。
2.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
肾功能代偿期: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分期的2期,肾脏的储备功能仍能代偿机体的需求,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乏力等表现。对于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中年患者,要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变化。
肾功能失代偿期: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分期的3期,患者开始出现一些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此期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于女性慢性肾衰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激素变化对肾功能的可能影响,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肾衰竭期: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分期的4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如严重贫血、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等。需要开始积极准备肾脏替代治疗,对于老年肾衰竭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功能等,选择相对安全合适的治疗方式。
尿毒症期:相当于肾小球滤过率分期的5期,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此期要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包括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对于儿童尿毒症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和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