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检查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临床检查通过口腔视诊观察牙龈、牙齿情况,探诊检查深度和出血;影像学检查有X线(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及CBCT,分别观察不同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糖检测,反映感染及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儿童检查需安抚并关注牙齿发育,老年人要考虑全身状况及口腔特殊表现。
一、临床检查
1.口腔视诊:
观察牙龈情况:查看牙龈的颜色,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若牙龈颜色变红、肿胀,可能提示存在炎症。同时观察牙龈的形态,正常牙龈边缘菲薄且贴合牙面,若牙龈边缘肥厚、圆钝,可能与牙周病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牙龈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牙龈相对更为娇嫩,更易因局部刺激出现炎症表现;老年人群可能因全身状况影响,牙龈炎症表现不典型。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人群牙龈炎症可能更明显,有牙周病史的人群牙龈视诊更需仔细,观察有无牙龈退缩、增生等情况。
检查牙齿排列及咬合:查看牙齿是否有拥挤、稀疏等排列不齐现象,以及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齿排列不齐可能增加菌斑堆积的风险,影响牙周健康。例如,牙齿拥挤部位不易清洁,易导致菌斑滞留引发牙周病。不同年龄阶段牙齿排列发育有不同特点,儿童在牙齿替换期可能出现暂时性排列不齐,需动态观察;成年人咬合关系异常可能导致局部牙周组织受力不均,增加牙周病发生风险。
2.探诊检查:
探诊深度测量: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缘至袋底的深度,正常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3mm,若探诊深度≥4mm则可能存在牙周袋。探诊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患者不适。不同性别在探诊深度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牙周组织对刺激的反应不同,儿童牙周组织较嫩,探诊时需更轻柔;老年人牙周组织可能萎缩,探诊深度测量需结合临床情况判断是否为病理性。生活方式中,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探诊深度异常的可能性更高,有牙周病家族史的人群探诊检查需重点关注。
探诊出血情况:探诊时观察牙龈是否出血,若探诊后牙龈出血,提示牙龈有炎症。出血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出血表现为探针周围有少量血迹,中度为血液沿探针流出,重度为血液涌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探诊出血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儿童牙龈炎症时探诊出血相对常见,老年人若出现探诊出血则需警惕牙周病进展。生活方式中,吸烟者探诊出血可能更易发生,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炎症反应。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根尖片:可以观察牙齿根尖周组织情况以及牙槽骨高度和密度。正常牙槽骨高度位于牙颈部附近,牙槽骨密度均匀。通过根尖片能发现牙槽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的重要表现之一,表现为牙槽骨高度降低、骨硬板模糊或消失。不同年龄人群牙槽骨的生理吸收程度不同,儿童牙槽骨处于发育阶段,有一定的生理性吸收;老年人牙槽骨可能存在生理性萎缩,但病理性吸收需与生理性区分。生活方式中,吸烟、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群牙槽骨吸收可能更明显,有牙周病病史的人群根尖片检查需定期进行以监测牙槽骨变化。
曲面体层片:能全面观察全口牙齿的牙周情况,了解上下颌骨的整体状况。可以评估全口牙槽骨的大致吸收水平和分布情况。对于儿童,曲面体层片可用于观察牙齿发育及牙槽骨的发育情况;成年人通过曲面体层片能更好地掌握全口牙周病的整体态势。生活方式中,有正畸治疗经历的人群曲面体层片检查可评估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曲面体层片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但一般在必要时仍需进行。
2.锥形束CT(CBCT)检查:
更精确的三维成像:CBCT可以提供牙齿、牙周组织及颌骨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更清晰地显示牙槽骨的立体形态、骨量以及牙根周围的情况。对于复杂的牙周病病例,如多根牙的牙槽骨吸收情况、颌骨局部病变等,CB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在儿童中,CBCT可用于评估乳牙和恒牙的发育及牙槽骨的发育状况,但需严格掌握辐射剂量,因为儿童对辐射更敏感;成年人利用CBCT能更精准地制定牙周治疗方案,如种植修复前的牙槽骨评估等。生活方式中,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代谢的人群,CBCT检查可辅助评估牙周组织与药物的关系,有口腔外伤史的人群CBCT能更准确地判断牙周组织损伤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牙周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若白细胞计数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牙周组织可能有急性炎症。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白细胞总数相对较高,成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血常规可能出现异常,影响牙周病的炎症判断,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血常规检查需作为牙周病检查的重要参考,因为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等牙周症状的异常表现。
2.血糖检测:
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检测血糖水平对于牙周病患者很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牙周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重牙周组织炎症。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若患有糖尿病且伴有牙周病,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牙周病检查时,需同时关注血糖指标,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牙周病的治疗和预防。
四、特殊人群牙周病检查注意事项
1.儿童:
检查时的安抚:儿童可能对口腔检查感到恐惧,检查时需采用温和的方式,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例如,使用儿童友好型的检查工具,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检查过程。
关注牙齿发育情况: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检查时要注意观察乳牙和恒牙的萌出、发育情况,以及牙槽骨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的牙齿发育问题,如乳牙滞留可能导致恒牙萌出异常,进而影响牙周组织。
2.老年人:
考虑全身状况:老年人常伴有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检查牙周病时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对牙周组织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检查时需注意血压波动,避免因检查刺激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对牙周炎症的影响。
注意口腔黏膜及牙齿磨损情况:老年人口腔黏膜可能较为脆弱,牙齿磨损可能导致牙本质暴露,影响牙周组织的防御功能,检查时需注意这些特殊表现对牙周病诊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