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发胃黏膜急性炎症,常见病因包括感染、饮食、药物、应激等,临床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胃镜检查,治疗分一般、病因、对症治疗,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谨慎用药、避免应激,婴幼儿、小龄儿童及有基础疾病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儿童急性胃炎常见的致病原。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进入人体,侵犯胃黏膜引发炎症。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常导致婴幼儿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除了胃炎表现外,还伴有腹泻等症状。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幽门螺杆菌可在儿童胃内定植,引发炎症反应;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污染食物后被儿童摄入,会侵袭胃黏膜导致急性炎症。
饮食因素:
过食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儿童如果短时间内进食过多食物,超出了胃的消化能力,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黏膜损伤;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或者摄入大量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急性胃炎。比如孩子大量食用辛辣火锅后,可能很快出现胃部不适。
食物过敏: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等,进食后可引发胃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急性胃炎症状。
药物因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从而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胃炎。长期或不当使用这类药物的儿童更容易发生。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可能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引起胃黏膜炎症,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应激因素:
严重感染:当儿童发生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脓毒症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屏障功能,导致急性胃炎。
重大创伤:如严重的车祸、烧伤等创伤事件,会使儿童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应激性急性胃炎。
颅内病变:如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黏膜的血供和分泌功能,导致急性胃炎。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多以双手捧腹等动作示意。
恶心、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甚至为血性物。
腹泻:部分患儿可伴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
其他: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还可能伴有相应感染的表现,如病毒感染时可能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细菌感染时可能有发热、寒战等。
体征:
查体时上腹部可有轻压痛,一般无明显的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但如果病情较重,出现胃穿孔等并发症时,可能会有腹膜刺激征。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儿童的发病前饮食情况,有无进食不洁食物、过敏食物,近期用药情况,有无感染、创伤等病史。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上腹部有无压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
粪便常规:如果伴有腹泻,粪便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出血等情况,如细菌感染时粪便中可能有白细胞、脓细胞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胃炎,可进行相关检测,如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检查等,但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对低龄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胃镜检查: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儿童,可考虑进行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充血、水肿、糜烂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但胃镜检查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让儿童适当禁食,一般禁食6-12小时,然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难以消化的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休息: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
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应及时停用相关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对症治疗:
止吐:如果儿童呕吐严重,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等,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等因素,避免不恰当使用。
止泻:对于伴有腹泻的患儿,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患儿有呕吐、腹泻,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等方式进行。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水果要洗净削皮后食用,尽量避免食用街边无卫生保障的食品。
合理饮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食、偏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对于牛奶过敏的儿童,要避免接触含牛奶的食物。
谨慎用药:儿童患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需使用,可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并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
避免应激因素:尽量减少儿童发生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情况,在儿童生病或受伤时,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减少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饮食、感染等因素影响发生急性胃炎。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卫生和合理喂养,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更加温和、谨慎,如胃镜检查要充分评估风险,尽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急性胃炎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在治疗急性胃炎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及时与相关科室会诊,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