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可通过观察皮肤症状表现来初步判断,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可追溯接触史与诱发因素,如接触性因素(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等及接触时间频率)、饮食相关因素(常见易过敏食物、食物添加剂及食用方式个体差异)、环境相关因素(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及温度湿度变化);还可借助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如皮肤点刺试验快速筛查常见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判断过敏原过敏情况、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
一、观察皮肤症状表现
(一)红斑
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过敏导致的红斑表现有所差异。例如接触性皮肤过敏引起的红斑,常局限在接触部位,边界清楚;而某些全身性过敏反应引起的红斑可能分布较广泛,形态多样,可为弥漫性红斑或斑片状红斑。红斑的颜色也可因个体差异及过敏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可能从淡红色到鲜红色不等。
(二)丘疹
皮肤过敏时出现的丘疹大小、形态也各有特点。有些丘疹较小,如针尖至粟粒大小;有些可能稍大。丘疹的颜色通常与周围皮肤有差异,可能呈红色、肤色等。例如湿疹引起的皮肤过敏常常会出现密集的丘疹,可融合成片。
(三)水疱
严重的皮肤过敏可能会出现水疱。水疱的大小不一,小的水疱如米粒大小,大的水疱可能直径可达数厘米。水疱的内容物一般为清亮的液体,如果合并感染,水疱内容物可能变得浑浊。比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刺激性物质引起的严重皮肤过敏可能会出现水疱。
(四)瘙痒
皮肤过敏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这是皮肤过敏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轻微瘙痒,而有些人则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对瘙痒的感受可能更敏感,且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瘙痒的程度,往往会通过搔抓等行为来表现。
二、追溯接触史与诱发因素
(一)接触性因素
1.接触物质种类
化妆品:不同人群使用化妆品后发生过敏的情况不同。例如某些含有香料、防腐剂等成分的化妆品,敏感肌肤人群使用后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一些刺激性较强的儿童专用化妆品以外的产品也可能引发过敏。
洗涤剂:长期接触洗衣粉、洗洁精等洗涤剂的人群,尤其是手部皮肤经常接触的人群,容易发生皮肤过敏。比如家庭主妇长期频繁接触洗涤剂,手部皮肤可能出现干燥、红斑、瘙痒等过敏表现。
金属饰品:部分人对金属镍等过敏,佩戴含有镍的金属饰品(如项链、手镯等)后,接触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瘙痒等。
2.接触时间与频率:接触过敏原的时间长短和频率也很重要。如果是短期接触少量过敏原,可能过敏反应相对较轻;而长期频繁接触较多过敏原,过敏反应往往更严重。例如长期工作中接触某一化工原料的工人,相比偶尔接触的人,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更高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饮食相关因素
1.食物种类
常见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虾、蟹、贝类等)、坚果(花生、腰果等)、牛奶、鸡蛋等。不同个体对食物过敏的情况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海鲜过敏,食用后迅速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而有些人可能对牛奶过敏,表现为饮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皮肤湿疹样改变等。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表现。
食物添加剂:某些食物添加剂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如亚硫酸盐、防腐剂、人工色素等。在一些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这些添加剂,长期或大量摄入含有过敏相关添加剂的食物可能诱发皮肤过敏。
2.食用方式与个体差异:食用方式不同也可能影响过敏发生情况,比如生食某些易过敏食物比熟食更容易引发过敏。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过敏原的耐受阈值不同,例如过敏体质的人相比非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因食用相同食物而出现皮肤过敏。
(三)环境相关因素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过敏原。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鼻痒、打喷嚏、眼痒、皮肤红斑、瘙痒等。儿童在花粉季节外出时,如果未做好防护,更容易受到花粉影响而发生皮肤过敏。
尘螨:尘螨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在室内环境中普遍存在。尘螨过敏的人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皮肤湿疹、瘙痒、红斑等过敏表现,尤其在睡眠时接触被尘螨污染的被褥等更容易诱发症状。
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霉菌,霉菌孢子被吸入后,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肤起疹、瘙痒等。例如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中的人群,发生霉菌过敏相关皮肤过敏的风险相对较高。
2.温度与湿度变化: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诱发皮肤过敏。例如从寒冷干燥的环境突然进入温暖潮湿的环境,或者相反的情况,部分皮肤敏感人群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表现。老年人由于皮肤屏障功能衰退,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更容易因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而发生皮肤过敏。
三、借助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
(一)皮肤点刺试验
通过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就会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风团直径大于3mm即为阳性。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快速筛查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和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等)。但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如患有严重哮喘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儿童进行该检查时也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严重反应。
(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检测血液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如果某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对尘螨特异性IgE升高,说明患者可能对尘螨过敏,进而可能出现与尘螨相关的皮肤过敏等症状。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相对安全,儿童也可以进行该项检查,但同样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该项检查以及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
(三)斑贴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适当浓度、适量的可疑过敏原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对过敏原的反应。常用于检测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金属饰品中的镍等。斑贴试验对于儿童和特殊人群的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注意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洁和贴敷时间的准确把握,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结果判断以及引起皮肤不适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