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是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且直径小于1厘米的皮肤损害,有多种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其临床表现有形态、分布、伴随症状等特点,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治疗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丘疹的定义
丘疹是一种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的皮肤损害,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可呈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呈红色、紫红色、淡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其顶部可以是尖的、圆的,也可以有凹陷等不同形态。
二、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例如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手背等部位,表现为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又如寻常疣,也是HPV感染所致,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初起为针尖大小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表面粗糙。
细菌感染:比如毛囊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有毛发的部位,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可伴有脓头。
2.过敏性因素
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出现丘疹,同时伴有瘙痒、红斑等表现,常见的过敏原如化妆品、某些植物、金属饰品等。例如接触某种新的护肤品后,面部出现密集的丘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可出现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伴有丘疹等。其发病与过敏体质、环境因素等有关,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婴幼儿湿疹较为常见,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接触过敏原等有关。
3.自身免疫性因素
扁平苔藓: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好发于中年人,表现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伴有瘙痒,可累及皮肤、黏膜等部位。
4.其他因素
代谢性因素:如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引起的疾病,可出现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呈棕色,一般对称分布于小腿伸侧等部位。
肿瘤性因素:某些皮肤肿瘤也可表现为丘疹,如皮肤纤维瘤,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坚实丘疹,一般为单发。
三、临床表现及相关特点
1.形态特征
丘疹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传染性软疣引起的丘疹,表现为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可挤出乳酪样物质;而药疹引起的丘疹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等,颜色可红可紫等。
2.分布特点
不同疾病引起的丘疹分布有一定规律。像银屑病的丘疹可分布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较为常见;而头癣引起的丘疹多发生在头皮部位,可伴有脱发等表现。
3.伴随症状
部分丘疹伴有瘙痒,如过敏性皮肤病引起的丘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丘疹,若伴有感染扩散等情况,可能会有疼痛等症状,例如疖肿引起的丘疹,当疖肿炎症加重时可伴有明显疼痛。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包括丘疹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诱因(如接触特殊物质、服药史等)、有无伴随症状(瘙痒、疼痛等)、既往类似病史及家族史等。例如询问儿童丘疹出现前是否有发热、出疹顺序等情况,以鉴别是否为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2.体格检查
观察丘疹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部位等,同时检查皮肤的其他情况,如有无脱屑、渗出、破溃等。例如检查扁平苔藓患者的丘疹是否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分布是否对称等。
3.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对于感染性丘疹,可进行病原学检测,如取皮肤病变部位的标本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相关的丘疹,可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查等。例如怀疑带状疱疹时,可通过检测疱液中的病毒抗原等协助诊断。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因素引起的丘疹,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过敏原,指导避免接触及后续治疗。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丘疹,可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有助于明确丘疹的性质,如判断是良性肿瘤性丘疹还是恶性肿瘤性丘疹等。例如怀疑皮肤淋巴瘤时,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丘疹: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等,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仅提及药物名称);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扁平疣等,可采用抗病毒治疗等方法,如使用干扰素等(仅提及药物名称)。
过敏性丘疹:对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引起的丘疹,可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等(仅提及药物名称),同时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自身免疫性丘疹:对于扁平苔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丘疹,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
2.对症治疗
止痒:对于伴有瘙痒的丘疹,可使用止痒药物,如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局部处理:对于有渗出的丘疹,可使用湿敷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干燥、肥厚的丘疹,可使用外用软膏等进行涂抹,以改善皮肤状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丘疹时,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例如儿童湿疹引起的丘疹,应避免使用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可选择弱效的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丘疹破损引起感染等情况。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2.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丘疹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例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若出现感染性丘疹,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影响丘疹的愈合。同时,老年人的皮肤修复能力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湿润等。
3.孕妇
孕妇出现丘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权衡利弊。例如孕妇患有过敏性丘疹,尽量先采用非药物的方法缓解症状,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冷敷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因为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药物代谢等情况与常人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