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致尿道上行或血行感染,有全身及泌尿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等升高、尿有异常及细菌培养阳性等,治疗需一般及抗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有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等,治疗包括一般及对症等,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相应特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肾盂肾炎
病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也可通过血行感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皮肤感染灶的细菌可经血行播散至肾脏。
发病机制:细菌侵入尿道后,沿输尿管上行至肾盂以及肾实质,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盂、肾间质的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但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链球菌感染后,其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肾小球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
急性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起病较急,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尿液变化:尿液浑浊,可见脓尿,部分患者可有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
全身症状:前期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如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症状。可出现水肿,晨起时眼睑、面部水肿,然后可发展至全身;常有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可有乏力、厌食、腰酸等全身表现。
泌尿系统症状: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蛋白尿;可见少尿,尿量可少于400ml/d。
三、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尿常规:白细胞增多,可见脓细胞,尿蛋白可呈弱阳性,部分患者有血尿,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ml可确诊。
肾功能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若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肾功能轻度受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血常规:可有轻度贫血,与水钠潴留、血液稀释有关;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尿常规:尿蛋白+-++,尿沉渣可见红细胞增多,可见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白细胞等;血清补体C3可降低,于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肾功能检查:初期可出现一过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尿量减少时血肌酐升高更明显,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利尿后数日恢复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大小正常或稍大,肾盂、肾盏回声增强,部分患者可见肾实质内低回声区,有助于了解肾脏形态及有无脓肿等并发症。
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显影延迟,肾盂黏膜粗糙,如有并发症(如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等)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急性肾小球肾炎
超声检查:双肾可呈轻至中度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肾脏大小一般正常,通过超声检查可排除其他肾脏结构性病变。
CT检查:可见双肾皮质增厚等改变,对于诊断的特异性不如超声及尿常规等,但在某些不典型病例中可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急性肾盂肾炎
一般治疗: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明显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促进细菌及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但需注意18岁以下禁用)、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一般疗程为10-14天。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3g;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可选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控制高血压,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感染,若有明确链球菌感染灶,需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清除感染灶,但一般主张在病灶细菌培养阳性时给予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六、特殊人群特点
儿童
急性肾盂肾炎:儿童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可能更明显,泌尿系统症状相对不突出,易被忽视。在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需考虑儿童的年龄、肝肾功能等,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禁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尿路清洁,鼓励多饮水。
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起病后水肿可能较为明显,部分儿童可出现严重的水肿导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在治疗时,休息更为重要,应严格限制活动,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变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使用需谨慎,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
急性肾盂肾炎: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按照疗程使用抗生素,避免病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链球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机体免疫力可能相对低下,需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老年人
急性肾盂肾炎:老年人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发热可能不明显,而以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为突出表现,容易被误诊。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需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急性肾小球肾炎:老年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血压、肾功能等的监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