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骨折是骨骼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常见病因有原发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骨感染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及全身消瘦、乏力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及固定骨折,老年人、儿童、肿瘤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理性骨折的定义
病理性骨折是指骨骼在原本就存在病变的基础上,受到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作用时就发生的骨折。这里的病变可以是骨的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也可以是骨的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骨质疏松症等导致骨的强度和完整性下降的疾病状态。例如,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其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破坏骨质,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此时即使是日常的轻微活动,如翻身、起床等,都可能引发骨折,这种由多发性骨髓瘤病变引起的骨折就是病理性骨折。
二、常见病因
1.原发性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多侵犯长骨骨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等。肿瘤组织会破坏骨皮质,使骨的强度降低,当受到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研究表明,约10%-15%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会发生病理性骨折。
骨肉瘤: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肿瘤细胞浸润破坏骨组织,导致骨结构被破坏,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2.转移性骨肿瘤
许多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能转移到骨骼,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以乳腺癌为例,乳腺癌细胞可通过血液转移到骨骼,尤其是椎体、骨盆等部位。肿瘤细胞在骨内生长,破坏骨小梁,使骨的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下就可发生骨折。据统计,约70%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会出现骨相关事件,其中病理性骨折是常见的骨相关事件之一。
3.骨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会破坏骨组织,使骨的结构和强度受损。慢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骨皮质可能出现破坏、变薄,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例如,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反复发作,导致骨缺损和骨强度降低,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就可能发生骨折。
4.骨质疏松症
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从椅子上坐下、咳嗽等,都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部位有椎体、髋部、桡骨远端等。在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疼痛程度可能较剧烈,并且在活动或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加重。例如,椎体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腰背部剧烈疼痛,难以站立或行走。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畸形:部分患者骨折后可出现肢体的畸形,如长骨骨折时可能出现肢体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例如,股骨干病理性骨折时,可能出现患肢短缩、向外成角等畸形表现。
功能障碍:骨折部位所在的肢体或关节功能受到影响,患者无法正常活动该部位。比如,手部骨折时,患者无法正常握持物品;下肢骨折时,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2.全身症状
对于一些由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这是因为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例如,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患者,由于肿瘤的消耗和骨破坏引起的慢性失血等原因,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病理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发现骨的病变以及骨折线等情况。例如,对于骨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X线可显示骨破坏的部位、范围以及骨折的形态。但X线对于一些早期的、微小的骨病变可能不够敏感。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皮质的破坏情况、骨小梁的结构以及骨折碎片的位置等。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折,如骨盆、脊柱等部位的病理性骨折,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明确骨折的程度和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对软组织和骨髓的病变显示效果较好。可以早期发现骨内的病变,对于判断肿瘤的范围、是否侵犯周围软组织等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诊断骨髓炎或骨肿瘤时,MRI能够更清楚地显示骨髓内的炎症或肿瘤组织的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2.病理学检查
如果怀疑是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是原发性骨肿瘤还是转移性骨肿瘤,以及肿瘤的具体类型等。例如,对于骨组织的占位性病变,通过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如果是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通常需要采取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进行截肢或保肢手术,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需要治疗原发肿瘤,同时针对骨折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乳腺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在处理骨折的同时,可能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化疗等针对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治疗。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对于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创、固定等。
2.骨折的固定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例如,一些轻度的椎体压缩性病理性骨折,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可以采用石膏背心固定等保守方法,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不稳定的病理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手术,如使用钢板、螺钉等将骨折部位固定,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些骨缺损严重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等。例如,长骨的病理性骨折,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复位,使用内固定装置固定骨折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骨折进行处理外,还需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以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以增加骨密度,预防再次发生骨折。同时,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例如,老年人发生髋部病理性骨折后,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要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2.儿童
儿童发生病理性骨折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儿童时期的骨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需要特别注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的因素。例如,对于儿童骨巨细胞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时要尽量保留骨骼的生长潜力,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3.肿瘤患者
对于肿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患者,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都要综合考虑肿瘤的进展情况和骨折的治疗。例如,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可能已经处于肿瘤晚期,治疗时要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在骨折固定的同时,可能需要配合放疗、靶向治疗等肿瘤相关治疗,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营养状况、疼痛控制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