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服用汤药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结合个体情况辨证施治,且无法完全替代规范治疗。

中医认为脂溢性脱发多与肝肾不足、湿热内蕴、血虚风燥相关,通过补益肝肾(如熟地黄、何首乌)、清热利湿(如黄柏、茯苓)、活血化瘀(如丹参、川芎)等汤药调理,可改善头皮微环境、调节油脂分泌、延缓毛囊萎缩。现代研究也发现部分中药成分(如侧柏叶黄酮)具有抗炎、控油作用。然而,汤药起效较慢,通常需连续服用3-6个月,且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开具个性化方剂,避免湿热体质者误用温补药加重出油,或血虚患者过度清热耗伤气血。
此外,脂溢性脱发与遗传、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严重者需联合非那雄胺或激光治疗。汤药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理性评估效果,避免盲目依赖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