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关节炎的原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因素、创伤因素等。

1.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咀嚼肌的功能失调。例如,当人处于高度紧张时,可能会不自觉地紧咬牙关或磨牙,使咀嚼肌持续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会引起肌肉疲劳和损伤,进而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种情况在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面临考试的学生等人群中较为常见。此外,精神心理因素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关节运动的调控,导致关节运动不协调,增加咬合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2.咬合因素
咬合紊乱是咬合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牙齿排列不齐,如牙齿拥挤、错位、反颌等,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使颞下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承受不正常的应力。比如,个别牙齿的早接触会使关节局部受力过大,破坏关节内部的结构平衡。长期的磨牙或紧咬牙习惯,也会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关节盘移位等病变。儿童换牙期若出现牙齿替换异常,也可能影响咬合关系的建立,增加日后患咬合关节炎的几率。
3.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如面部受到外力撞击、交通事故中颌面部受伤等,可能直接损伤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盘、关节软骨、韧带等。例如,关节盘在遭受外力冲击后可能发生移位,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慢性创伤也不容忽视,长期的单侧咀嚼习惯会使一侧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导致该侧关节的磨损加剧。另外,经常咀嚼硬物、长时间大张口(如打哈欠、唱歌时过度张口)等行为,也会对关节造成慢性损伤,增加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