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病因、症状、治疗等。
1.病因
腰肌劳损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长期受到过度牵拉或挤压,导致慢性损伤。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劳累、腰部受伤等。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常见原因包括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遗传因素、外伤等。
2.症状
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除了腰部疼痛外,还可能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通常在咳嗽、打喷嚏、弯腰等情况下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
3.治疗
腰肌劳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等。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同时可进行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缓解疼痛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双氯芬酸钠、乙哌立松等。对于严重的腰肌劳损,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等。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如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腰椎融合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同时存在,或相互影响。因此,在出现腰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此外,无论患有哪种疾病,都应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等,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