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脓肿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有局部牙龈肿胀、疼痛、波动感及全身发热、乏力等;口腔检查包括视诊、探诊、叩诊、牙髓活力测试;影像学检查有X线(根尖周X线片、曲面体层片)和CT,分别用于不同情况的脓肿观察。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口腔脓肿的常见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口腔脓肿可能与乳牙龋齿、萌出性囊肿等有关;成年人则多与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相关。例如,儿童若有乳牙龋坏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发牙龈肿胀形成脓肿。
生活方式: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者,易患牙龈炎、牙周炎,进而发展为口腔脓肿。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口腔脓肿的发生。
病史:询问患者既往口腔疾病史,如是否有过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等情况。若患者既往有根尖周炎病史,此次出现牙龈肿胀、疼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根尖周脓肿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观察
局部症状
牙龈肿胀:脓肿所在部位的牙龈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可为局限性肿胀或弥漫性肿胀。例如,智齿冠周炎引起的脓肿,常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
疼痛:患者可感到病变部位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跳痛、胀痛等。根尖周脓肿的患者在按压牙齿时疼痛明显加剧。
波动感:浅表的脓肿可触及波动感,这是脓肿形成的较典型体征。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脓肿是否形成以及脓肿的位置深浅。
全身症状:严重的口腔脓肿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当机体感染较为严重时,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9℃,同时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
三、口腔检查
视诊:观察口腔内病变部位的情况,包括牙齿的外观、牙龈的色泽、形态等。可以发现牙齿是否有龋坏、变色,牙龈是否有红肿、溃疡等表现。例如,通过视诊能看到智齿周围牙龈呈暗红色,肿胀明显,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的龋洞深度、牙髓情况以及牙龈沟的深度等。探诊时可了解龋洞是否与牙髓腔相通,牙龈沟内是否有脓液溢出等。若探针探及深龋洞,且有脓液从龋洞溢出,提示可能存在牙髓感染并发展为根尖周脓肿。
叩诊:对牙齿进行叩诊,判断牙齿是否有根尖周病变。垂直叩诊时,正常牙齿无疼痛,而患有根尖周脓肿的牙齿会出现明显的叩痛,且叩痛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病变越严重,叩痛越明显。
牙髓活力测试:通过牙髓活力测试来判断牙髓的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冷诊法、热诊法等。例如,根尖周脓肿的患牙牙髓活力通常已丧失,冷、热刺激下无反应;而一些早期的牙髓炎导致的脓肿,牙髓可能还有一定活力。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根尖周X线片:可以观察牙齿根尖周组织的情况。根尖周脓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根尖周低密度影,边界模糊。例如,慢性根尖周脓肿在X线片上可见根尖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周围骨质可有轻度致密反应;急性根尖周脓肿早期X线片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根尖周低密度改变。
曲面体层片:对于多颗牙齿相关的口腔脓肿,曲面体层片可以全面了解上下颌牙齿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多生牙、埋伏牙等导致的口腔脓肿。比如,埋伏阻生的智齿周围形成脓肿时,曲面体层片可清晰显示智齿的位置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
CT检查:对于复杂部位的口腔脓肿,如颌骨深部的脓肿,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上颌骨深部的脓肿,CT可以准确判断脓肿是否累及鼻窦等周围结构,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