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早期有三大症状,一是口腔溃疡经久不愈,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二是牙龈部位肿块,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三是牙齿松动、疼痛,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
一、口腔溃疡经久不愈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牙龈癌相关的口腔溃疡。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也会减弱,使得口腔溃疡更容易迁延不愈。例如,50-60岁年龄段的人群患牙龈癌时,口腔溃疡持续不愈合的情况相对常见。
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这一症状上并无绝对的显著差异,但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有研究显示男性牙龈癌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出现口腔溃疡长时间不愈合时更需警惕。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口腔黏膜长期受到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以及酒精的刺激,口腔环境处于不良状态,口腔溃疡更容易发生且不易愈合。比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饮酒量较大(白酒日均50ml以上)的人群,牙龈癌导致的口腔溃疡经久不愈的风险相对增加。
病史关联:有口腔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若出现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患牙龈癌的可能性更高。因为口腔白斑、红斑等病变已经是口腔黏膜向癌前病变发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出现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要高度怀疑牙龈癌的可能。
二、牙龈部位肿块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青少年相对较少见,而中老年人是牙龈癌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牙龈部位出现肿块更多考虑其他良性病变,如牙龈纤维瘤等,而中老年人牙龈部位出现肿块则需警惕牙龈癌。例如,12-18岁的青少年牙龈出现肿块,多倾向于炎症性增生等良性情况,而50岁以上人群牙龈肿块就要重点排查牙龈癌。
性别情况:男性和女性在牙龈肿块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结合发病率来看,男性牙龈癌发病率稍高,所以男性发现牙龈肿块时更要重视。
生活方式影响:同样,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由于口腔内环境长期受刺激,牙龈组织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形成肿块。比如长期吸烟饮酒者,牙龈部位出现质地较硬、不易推动的肿块时,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牙龈癌。
病史联系:有口腔局部长期刺激因素,如不合适的假牙、锐利的牙尖等反复摩擦牙龈,导致牙龈反复损伤、增生的人群,出现牙龈肿块时要考虑牙龈癌的可能。因为长期的机械刺激会使牙龈组织不断受到损伤-修复的循环,容易引发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牙龈癌。
三、牙齿松动、疼痛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齿本身的牙周组织会出现生理性萎缩等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牙齿松动,但牙龈癌导致的牙齿松动往往更为异常。例如,年轻人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牙齿松动,且伴有疼痛,要警惕牙龈癌;而老年人如果本身有牙周炎等基础疾病,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时,需要鉴别是基础疾病加重还是牙龈癌所致。一般来说,40岁以下人群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牙齿松动疼痛,牙龈癌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些。
性别差异:性别对牙齿松动、疼痛作为牙龈癌早期症状的影响不大,但从牙龈癌整体发病率男性稍高来看,男性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时更要仔细排查。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容易引发牙周炎等疾病,进而可能影响牙齿的稳固性。但如果在口腔卫生良好的情况下仍出现牙齿松动疼痛,就要考虑牙龈癌的可能。比如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但仍出现牙齿松动疼痛,需进一步检查。
病史关联:有牙周炎等牙周疾病病史的人群,在经过规范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仍未改善,或者出现疼痛加重等情况,要警惕牙龈癌的发生。因为牙周炎长期不愈可能会累及牙龈组织,进而发展为牙龈癌,导致牙齿松动、疼痛症状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