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诊断评估包括病史采集(问疼痛特点、既往口腔病史)和临床检查(口腔视诊、探诊、温度测试、叩诊);治疗步骤有应急处理(开髓引流)、牙髓治疗(根管治疗术即根管预备、消毒、充填,干髓术适用于某些乳牙但应用少)、永久修复(充填窝洞、冠修复,儿童患者选合适材料和方式)。
一、牙髓炎的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性质(如自发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等)、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但可通过观察其哭闹、拒食等表现来辅助判断。例如,急性牙髓炎患者多有自发痛、夜间痛加剧且疼痛不能定位等特点;慢性牙髓炎患者可能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
了解患者既往口腔疾病史,如是否有龋齿、牙齿外伤等情况。有龋齿病史的患者发生牙髓炎的风险较高,而牙齿外伤可能直接导致牙髓受损引发炎症。
2.临床检查
口腔视诊:观察牙齿的颜色、形态,是否有龋坏、充填物等。龋坏部位的颜色改变、形态缺损等是发现牙髓炎的重要线索。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龋洞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有穿髓孔。如果龋洞较深接近牙髓,探针探及时有疼痛反应。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和疼痛。
温度测试:使用冷诊法或热诊法来测试牙髓的反应。正常牙髓对温度刺激有一定的耐受范围,患牙髓炎时,牙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异常,如急性牙髓炎患者冷刺激可加剧疼痛,慢性牙髓炎患者热刺激可引发疼痛。
叩诊:用叩诊锤轻叩牙齿,判断牙髓是否有炎症及炎症的严重程度。急性根尖周炎伴发的牙髓炎可能有叩痛。
二、牙髓炎的治疗步骤
1.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对于急性牙髓炎患者,首要的是缓解疼痛,通过开髓引流来降低髓腔压力。用牙钻打开髓腔,使炎性渗出物得以引流,疼痛可迅速缓解。这一操作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牙髓炎患者,但儿童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安抚,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
2.牙髓治疗
根管治疗术
根管预备:在局部麻醉下,使用根管器械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并对根管进行清理、成形。根据牙齿的根管形态,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方法进行预备,要确保根管通畅、无感染物质残留。对于儿童乳牙的根管预备,要注意乳牙根管的特点,避免过度预备损伤恒牙胚。
根管消毒:在根管内放置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钙等,以进一步杀灭根管内的残余细菌,控制炎症。消毒药物的放置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数天。
根管充填:待根管内炎症控制后,用根管充填材料严密充填根管,防止细菌再次侵入。常用的充填材料有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和方法,确保充填效果良好且不影响恒牙的发育。
干髓术(适用于某些情况的乳牙牙髓炎):去除感染的冠髓,保留干尸化的根髓,使其保持无菌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牙髓炎的目的。但干髓术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应用相对较少,在儿童乳牙治疗中需谨慎选择,因为其可能存在根髓感染复发等风险。
3.永久修复
充填窝洞:在牙髓治疗完成后,使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如树脂充填材料等)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对于前牙,还可考虑美观性较好的树脂材料;对于后牙,要选择强度较高的充填材料。儿童患者在充填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尽量恢复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同时考虑到儿童牙齿的生长发育,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恒牙萌出的不合适材料。
冠修复:如果牙齿缺损较大,单纯充填无法恢复其强度和功能,则需要进行冠修复。如全冠修复,可选择金属冠或树脂冠等。儿童患者若需要冠修复,要根据年龄和牙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冠修复方式,如乳牙的预成冠修复,既能恢复牙齿外形,又能起到保护作用,等待恒牙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