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处理包括伤口处理、被动免疫、主动免疫及对症支持治疗。伤口处理要彻底清创创造有氧环境;被动免疫分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主动免疫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痉挛、维持呼吸功能、营养支持及防治并发症,不同人群在各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伤口处理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彻底清创,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异物等,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创造有氧环境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对于污染严重、清创不彻底的伤口,即使受伤时间超过24小时也需要处理。
二、被动免疫
1.破伤风抗毒素(TAT):
适用于未接受过破伤风主动免疫的患者。TAT是马血清制剂,使用前需做皮试,皮试阳性者需采用脱敏注射法。TAT可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但对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无效。
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过敏史情况,皮试及脱敏注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反应,因为儿童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且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和反应特点与成人有差异。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是人体破伤风抗体,不会发生血清过敏反应,适用于TAT过敏者或免疫史不清者。TIG一般只需一次肌内注射即可提供较持久的免疫保护,其优势在于避免了马血清引起的过敏风险,对于有TAT过敏史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在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的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过敏体质患者使用TAT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更高。
三、主动免疫
1.基础免疫:
一般采用百白破三联疫苗(DPT)进行基础免疫。儿童出生后3、4、5月龄各接种一次,1.5-2岁、6-7岁各加强一次。通过基础免疫使机体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这种主动免疫能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从根本上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发病。
对于成人,如果既往基础免疫不足,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补种,以维持体内足够的抗体水平,不同年龄的成人补种策略需根据其既往免疫情况合理制定。
2.加强免疫:
一般每10年加强注射一次百白破疫苗。如果伤口污染严重,受伤后还需加强注射一次。加强免疫可以巩固机体的免疫记忆,使抗体水平保持在有效的保护浓度。对于有特殊暴露风险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泥土、生锈铁器等的工人,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因为他们面临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四、对症支持治疗
1.控制痉挛:
患者需住隔离病房,避免声光刺激。可选用地西泮等药物控制痉挛发作。地西泮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肌肉痉挛,但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剂量,儿童使用地西泮时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标准,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2.维持呼吸功能:
对于抽搐严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通气不足的患者,必要时需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在儿科患者中,气管切开的操作和术后护理要更加精细,要考虑儿童气道的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气管切开时机和护理方法,以确保患儿呼吸功能的维持。
3.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4.防治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肺炎、肺不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并发症的防治重点和措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要注意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要定期为患儿翻身、拍背,鼓励其咳嗽排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