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可通过牙龈颜色变红、质地松软脆弱、易出血、外形改变判断,相关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吸烟)、病史(牙齿排列不齐等);牙周病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相关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患全身性疾病、吸烟)、病史(有牙龈炎病史、家族遗传倾向),判断需综合症状表现及相关因素,发现牙龈异常应及时口腔科就诊。
一、牙龈炎的判断
(一)症状表现
1.牙龈颜色: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牙龈炎患者牙龈颜色会变红,尤其是游离龈和龈乳头部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例如,通过口腔视诊可发现牙龈色泽改变。
2.牙龈质地:正常牙龈质地坚韧,而牙龈炎时牙龈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用探针轻触牙龈时,可感觉其质地变化,这是由于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等原因导致。
3.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是牙龈炎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牙龈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受到机械刺激时易破裂出血。例如,早晨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或咬苹果后苹果上有血迹等情况,都可能提示有牙龈出血现象。
4.牙龈外形:正常牙龈呈扇贝状紧贴牙面,牙龈炎时牙龈外形可发生改变,如龈乳头变圆钝、肥大,不再紧贴牙面,严重时可呈球状增生。通过口腔检查可以直观看到牙龈外形的这些变化。
(二)相关因素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牙龈炎,但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牙龈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例如,青春期少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影响,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是引发牙龈炎的重要因素,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使用牙线等,会导致牙菌斑、牙结石等在牙龈周围堆积,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炎症。此外,吸烟也会加重牙龈炎的症状,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病史:如果有牙齿排列不齐、正畸矫治器佩戴等情况,会增加口腔清洁的难度,容易导致菌斑堆积,从而增加牙龈炎的发生风险。
二、牙周病的判断
(一)症状表现
1.牙龈炎症:牙周病早期也有牙龈炎症表现,如牙龈红肿、出血等,但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其他症状。
2.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破坏后,牙龈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通过牙周探针可以探测牙周袋的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牙周袋深度超过3mm时则提示有牙周袋形成,这是牙周病的重要标志之一。
3.牙槽骨吸收: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进而影响牙齿的稳固性。例如,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时,牙齿可能会出现松动等情况。
4.牙齿松动:随着牙周病的进展,牙齿会逐渐松动,这是因为牙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为牙齿提供足够的支持。牙齿松动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轻度松动时牙齿可有一定范围的动度,重度松动时牙齿松动明显甚至可自行脱落。
(二)相关因素
年龄:牙周病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会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加上长期的局部刺激等因素,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生活方式:除了口腔卫生不良外,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更容易患牙周病,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此外,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会显著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病史:有牙龈炎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病。另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患牙周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总之,判断是否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病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表现以及相关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如果发现有牙龈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