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炎涉及尿道解剖与生理基础,感染途径包括性传播(不洁性行为致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非性传播(尿道器械检查致医源性感染、局部卫生不良致污垢积聚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易感人群有年轻男性、尿道结构异常男性、免疫力低下男性。
一、尿道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男性尿道兼具排尿和排精功能,起自膀胱尿道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成人尿道长约16-22厘米,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和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正常情况下,尿道本身的黏膜屏障、尿道内的正常菌群等构成了自身的防御机制,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二、感染途径及相关因素
(一)性传播感染途径
1.不洁性行为
当男性与患有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的女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容易感染病原体。例如,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淋球菌后,淋球菌可附着并侵入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引发淋菌性尿道炎。研究表明,在不洁性行为后,淋球菌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感染后会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通过性传播引起男性尿道炎的病原体,它主要侵犯尿道黏膜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其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为1-3周,临床表现为尿道刺痒、烧灼感,可伴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
(二)非性传播感染途径
1.尿道器械检查
男性进行尿道器械检查,如留置导尿管、尿道镜检查等操作时,若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无菌操作,就可能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尿道,导致尿道感染。例如,在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细菌可沿着导尿管表面定植于尿道黏膜,引发医源性尿道炎。有研究显示,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道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留置导尿管的人群。
2.局部卫生不良
男性如果不注意阴茎和尿道外口的局部清洁卫生,会导致污垢积聚,为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包皮内板可分泌包皮垢,其中含有大量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引起尿道外口的感染,进而可能向上蔓延引发尿道炎。据统计,包皮过长的男性患尿道炎的概率比包皮正常的男性要高。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当男性邻近器官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蔓延至尿道引起尿道炎。例如,前列腺炎时,前列腺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道等途径波及尿道,导致尿道炎症的发生;精囊炎的炎症也可能蔓延至尿道,引发尿道炎。
三、易感人群及相关特点
(一)年轻男性
年轻男性通常性生活相对较活跃,若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更容易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尿道炎相关病原体。而且年轻男性的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稳定,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相对年轻女性等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特点,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性活跃期更容易患上尿道炎。
(二)有尿道结构异常的男性
如存在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先天性尿道畸形等情况的男性,尿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尿液引流不畅,病原体容易在局部定植繁殖,从而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尿道狭窄的男性,由于尿道管径变窄,尿液排出受阻,尿道黏膜长期处于淤血状态,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三)免疫力低下的男性
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男性,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男性,其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机体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使得糖尿病男性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相对更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