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或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结石或狭窄)、局部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以及其他因素(局部卫生不良、长期憋尿)。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等因素可能增加其感染机会,尤其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
2.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皮肤伤口等途径进入尿道引发感染,若患者有皮肤感染病灶未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可能经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尿道导致尿道炎。
3.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也可能引起尿道炎,通常与不洁性生活等有关,在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中风险相对较高。
(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多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在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男性附睾炎、女性盆腔炎等。
(三)淋球菌感染
1.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致病菌,可引起急性尿道炎,发病较急,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感染风险高,若急性期未得到规范治疗,可转为慢性,影响泌尿系统功能。
二、尿道损伤
(一)器械检查损伤
1.导尿等操作:在进行导尿、膀胱镜检查等医疗器械操作时,若操作不规范或器械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从而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尿道炎,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尿道黏膜相对脆弱,操作时更需谨慎。
(二)性生活损伤
1.过于剧烈的性生活:性生活中过于剧烈的摩擦等可能造成尿道黏膜微小损伤,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途径,尤其在女性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性生活更容易导致尿道损伤进而引发尿道炎。
三、尿道梗阻
(一)结石或狭窄
1.尿道结石:尿道内结石可引起尿道梗阻,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潴留,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道炎,同时结石对尿道黏膜的机械刺激也会加重炎症反应,多见于男性,与饮食习惯、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2.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后天性因炎症、外伤等导致的尿道狭窄,会使尿道管径变窄,尿液排出受阻,长期尿液潴留易引发尿道感染,如反复尿道炎可能导致尿道瘢痕形成进而加重狭窄,形成恶性循环。
四、局部免疫力下降
(一)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常存在神经病变等,可能影响尿道的正常感觉和防御功能,更容易发生尿道炎,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1.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尿道炎,需要密切关注泌尿系统情况,加强感染防控。
(三)老年人
1.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尿道黏膜萎缩等,容易发生尿道炎,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进一步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五、其他因素
(一)局部卫生不良
1.不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尤其是女性,阴道分泌物、粪便等容易污染尿道,增加病原体感染机会,尤其在夏季,出汗多,若不及时清洁,更易引发尿道炎。
(二)长期憋尿
1.长期憋尿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尿道黏膜刺激增加,且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增加尿道炎发生的可能性,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避免长期憋尿的不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