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年龄和月经周期有关,病理性与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关;较小囊肿早期多无症状,较大囊肿会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压迫症状(压迫膀胱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致便秘排便困难)及内分泌症状,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卵巢囊肿的定义
卵巢囊肿是广义上卵巢肿瘤的一种,各年龄段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它是指卵巢内形成的含有液体或固态物质的囊状结构,可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生理性囊肿与月经周期有关,例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通常会在几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则可能由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因素引起,一般不会自行消退,需要医学干预。
(一)生理性卵巢囊肿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活跃,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过程中容易出现生理性囊肿,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相对较少出现。
月经周期影响:在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成熟后排卵形成黄体,如果黄体萎缩不全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形成黄体囊肿;而卵泡未正常排出形成卵泡液潴留则会形成卵泡囊肿。
(二)病理性卵巢囊肿相关因素
炎症因素:盆腔炎症可能波及卵巢,导致卵巢组织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囊肿。例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在炎症消退后可能形成包裹性积液的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上,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囊肿,即巧克力囊肿,这在有痛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表现的女性中较为常见。
二、卵巢囊肿的症状
(一)较小囊肿的症状
无症状情况:很多较小的卵巢囊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此时由于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不明显,身体也没有特殊的不适感觉。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青春期女性,较小的卵巢囊肿可能对月经周期影响不大,但如果囊肿持续存在或有增大趋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内分泌功能,进而对第二性征发育等产生潜在影响;而绝经后女性发现较小卵巢囊肿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绝经后卵巢囊肿恶变的风险相对增加。
(二)较大囊肿的症状
腹部不适
腹胀:当卵巢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患者感觉腹部胀满。这是因为囊肿占据了盆腔空间,并且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压迫,导致胃肠道受到挤压,出现腹胀感。例如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时,腹胀症状可能比较明显。
腹痛:如果囊肿发生扭转、破裂等情况,会引起剧烈腹痛。卵巢囊肿蒂扭转多见于中等大小、活动度好、重心偏于一侧的囊肿,如皮样囊肿等。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囊肿破裂时,患者会感到突然的腹部刺痛,随后可能出现腹腔内出血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较大的卵巢囊肿压迫膀胱时,会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会频繁产生尿意,但每次尿量不多。例如囊肿压迫膀胱颈部,影响膀胱的正常排尿功能,就会出现这些泌尿系统的刺激症状。
压迫直肠:压迫直肠时,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囊肿对直肠的压迫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导致患者排便不畅。
内分泌症状: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囊肿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的症状。例如卵巢睾丸母细胞瘤,可分泌雄激素,导致女性出现男性化表现,如多毛、声音变粗、痤疮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可分泌雌激素,引起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
特殊人群内分泌症状差异:育龄期女性出现内分泌症状可能会对生育产生影响,如月经紊乱可能导致排卵异常,进而影响受孕;而绝经后女性出现内分泌相关症状则需要高度警惕卵巢肿瘤的可能,因为绝经后卵巢本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出现内分泌异常往往提示有病变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