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辅助诊断前列腺相关疾病,可进行直肠指检、前列腺液检查、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尿液细菌培养及部分情况的血常规检查。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等;前列腺液检查通过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情况判断是否患前列腺炎;尿常规检查可反映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超声检查分经腹部和经直肠,观察前列腺形态等;尿液细菌培养指导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选用;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常规可现白细胞等升高。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及意义差异。
一、直肠指检
1.操作及意义:医生戴上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手指插入直肠,触摸前列腺。通过直肠指检可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压痛等情况。正常前列腺大小约4cm×3cm×2cm,质地柔韧,表面光滑,中央沟存在。若前列腺增大、质地变硬、有结节,可能提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等疾病。不同年龄人群前列腺大小有差异,老年男性前列腺可能会有生理性增大;有前列腺炎病史的患者,直肠指检时可能出现前列腺压痛等表现。
二、前列腺液检查
1.检查方法:通过直肠指检后按摩前列腺,收集前列腺液进行检查。
2.指标及意义
白细胞: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10个/高倍视野。若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同时卵磷脂小体减少,常提示前列腺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正常范围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儿童,前列腺液检查一般较少进行,因为儿童患前列腺炎相对少见;成年男性若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白细胞增多则需考虑前列腺炎可能。
卵磷脂小体:正常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较多,几乎布满视野。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数量常减少,可呈散在分布。年龄增长可能会影响卵磷脂小体的数量,老年男性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可能相对减少,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三、尿常规检查
1.指标及意义: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尿常规中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有感染,前列腺炎患者尿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但一般不如尿路感染时明显;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存在出血情况,前列腺炎患者若合并尿道黏膜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红细胞少量增多。不同年龄人群尿常规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儿童尿常规检查需注意留取标本的规范性,避免污染等影响结果判断。
四、超声检查
1.检查类型及意义
经腹部超声: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前列腺炎时超声可能无特异性改变,但可以排除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囊肿等其他前列腺疾病。对于老年男性,经腹部超声是筛查前列腺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年轻男性,若怀疑前列腺炎,经腹部超声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经直肠超声:能更清晰地观察前列腺内部结构,对于诊断前列腺炎、判断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它可以发现前列腺内部有无炎性病灶等情况。经直肠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患者不适,对于有直肠疾病(如直肠狭窄等)的患者需谨慎选择该检查方法。
五、尿液细菌培养
1.意义:对于怀疑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并确定病原菌,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的意义相同,但儿童进行尿液细菌培养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标本污染。若培养出致病菌,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血常规检查(部分情况需要)
1.指标及意义:对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体内有感染性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正常范围一致,但儿童血常规检查需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白细胞正常范围会随年龄有所变化,如儿童白细胞总数相对成人稍高,若出现升高需更谨慎判断是否为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