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与尿道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解剖部位上膀胱储尿、尿道排尿,女性更易患尿道炎,膀胱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且女性整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症状上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疼痛、血尿等,尿道炎有尿道外口红肿、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且男女表现有别;实验室检查中两者尿常规均有白细胞增多,尿道炎需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找病原体,膀胱炎一般无常规影像学检查,尿道炎有需要时才做;治疗上膀胱炎多饮水、短疗程用抗生素,尿道炎根据类型用药且性伴侣同查治,特殊人群用药各有谨慎。
一、解剖部位差异
膀胱炎是发生在膀胱的炎症,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炎则是尿道的炎症,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且靠近阴道和肛门,相对男性更容易发生尿道炎;而膀胱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性别无显著的特异性易患差异,但女性整体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二、症状表现区别
膀胱炎: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即排尿次数频繁,短时间内就要排尿,有急迫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样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耻骨上区,可伴有血尿,尿液可呈粉红色、红色等,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无严重并发症,体温通常正常,但老年患者或体质虚弱者可能会有低热情况。
尿道炎:典型症状为尿道外口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分泌物可封住尿道口(称为“糊口”现象)。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也较为明显,疼痛程度可能较膀胱炎时更剧烈,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尿,但一般下腹部疼痛症状相对膀胱炎较轻。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还可出现脓性分泌物,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分泌物相对较稀薄。在性别方面,女性尿道炎患者除上述症状外,由于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相邻,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男性尿道炎可能会影响到生殖系统,如引起附睾炎等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尿液常规检查:
膀胱炎: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在(+)到(+++)不等,也可伴有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尿道炎:尿常规同样可见白细胞增多,尿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对于尿道炎的诊断很重要,如淋菌性尿道炎可在分泌物涂片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相关检测方法发现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一般膀胱炎患者无需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除非怀疑有复杂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导致的膀胱炎,才会进行超声、CT等检查;尿道炎患者一般也先以实验室检查为主,如有需要排查是否有尿道结构异常等情况时才会进行影像学检查。
四、治疗原则区别
膀胱炎:治疗上首先要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对于单纯性膀胱炎,一般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治疗,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等,用药疗程一般较短,通常3-7天左右。
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需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规范治疗,如头孢曲松等;非淋菌性尿道炎则选用针对支原体、衣原体的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性伴侣需同时检查和治疗,以防交叉感染。在治疗周期上,尿道炎的治疗疗程可能相对膀胱炎稍长一些,且需要更密切观察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复查病原体。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患膀胱炎或尿道炎,用药需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治疗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因为部分抗生素经肝肾代谢,避免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儿童患泌尿系统感染时,膀胱炎和尿道炎的治疗同样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相对安全的抗生素,且要注意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感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