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耐量异常,发病与激素变化、遗传、体重等因素有关,有孕妇和胎儿多方面临床表现,通过血糖检测等诊断,对孕妇和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和胎儿可通过相应措施预防与管理,高龄孕妇等高危人群需重视筛查和管理。
发病原因
激素变化:妊娠时胎盘会分泌一些抗胰岛素的物质,导致孕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岛细胞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但部分孕妇的胰岛细胞功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引发血糖升高。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激素变化更为明显。
遗传因素:如果孕妇的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比如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的孕妇,相比没有家族史的孕妇,更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体重因素:孕前体重过重(体重指数BMI≥24)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较高。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使得血糖调节出现障碍。
临床表现
孕妇方面:可能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丢失增多,从而引起口渴多饮。部分孕妇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尤其是会阴部瘙痒,这与高血糖状态下局部糖分含量升高,刺激局部神经有关。
胎儿方面:胎儿可能会出现过大的情况,因为高血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胎儿蛋白质、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同时,还可能增加胎儿发生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的风险。
诊断方法
血糖检测:通常采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具体方法是空腹12小时后,口服75g葡萄糖,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妊娠糖尿病的辅助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一般不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妊娠糖尿病孕妇在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约30%-50%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在产后5-10年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还可能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如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等,这会严重影响孕妇的健康,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对胎儿的影响:除了前面提到的胎儿过大、早产、胎儿窘迫等情况外,还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畸形。另外,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因为在宫内高血糖环境下,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出生后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但胰岛素分泌仍较多,容易发生低血糖。
预防与管理
孕妇方面:孕前应进行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18.5-23.9)。妊娠期间要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糖变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干预。
胎儿方面:通过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腹围等指标,以及时发现胎儿过大等异常情况。对于有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胎儿安全。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等,更要重视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因为这类人群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以降低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