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分为四类,有相应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理治疗(前列腺按摩、热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前列腺炎的分类及表现
前列腺炎主要分为四类,即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有突然发病的寒战、高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等表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等;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伴随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则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前列腺相关检查时发现异常。
二、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既往病史等,比如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史、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通过按摩前列腺获取前列腺液,检查其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指标,白细胞增多等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尿液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感染导致的血象变化等。
4.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等,可辅助了解前列腺的形态等情况。
三、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加重前列腺炎症状;规律性生活,避免过度频繁或长期禁欲;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前列腺,加重炎症;戒烟戒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影响。
心理调节:部分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等情绪,心理因素会影响病情,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α-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如坦索罗辛等,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减轻尿道阻力,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
3.物理治疗
前列腺按摩:适当的前列腺按摩可促进前列腺腺管排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缓解症状,但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禁忌按摩。
热疗:利用多种物理手段产生的热效应,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炎和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疼痛等症状,如微波、射频等热疗方法,但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温度和时间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前列腺炎相对少见,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若儿童出现尿频、尿痛等疑似前列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时要谨慎,检查操作要轻柔,治疗上优先考虑温和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多饮水、保持局部清洁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患前列腺炎时,用药需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一般先从生活方式调整等基础措施开始,若必须用药,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3.老年患者:老年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如适当活动、避免久坐等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