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有多样症状表现,腹痛初始在上腹或脐周后转移固定右下腹,伴胃肠道症状;体征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CRP升高;影像学有B超、CT等;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各自特殊表现,需综合多方面诊断鉴别。
一、症状表现
1.腹痛
初始表现:多数患者先出现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这是因为阑尾起始部受内脏神经支配,疼痛定位不确切。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有差异,儿童急性阑尾炎腹痛起始部位可不典型,可能更易波及全腹;成年人初始腹痛多在上腹或脐周。
转移过程:数小时后(一般6-8小时),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较特征性的表现,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壁层腹膜,出现躯体神经定位痛。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早期即可出现,可能是反射性胃痉挛引起,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胃肠道症状相对更明显,呕吐可能较为频繁;成年人也可出现,程度轻重不一。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会有腹泻,尤其是阑尾炎症刺激直肠时;也有患者出现便秘情况,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二、体征检查
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固定部位的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不同年龄人群麦氏点压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是右下腹固定压痛。
2.反跳痛
当医生按压右下腹并突然松手时,患者出现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提示阑尾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儿童对反跳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如成年人准确,需要医生更细致观察。
3.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可出现腹肌紧张,小儿腹肌较薄弱,腹肌紧张体征可能不如成年人明显,但腹膜刺激征依然存在,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多在70%以上。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诊断意义。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伴核左移,提示阑尾炎症较重,可能有化脓或穿孔等情况。
2.C-反应蛋白(CRP)
CRP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CRP升高也可作为炎症的指标,且能辅助判断病情轻重。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对于儿童急性阑尾炎,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可避免X线辐射。但对于肥胖患者或阑尾位置较深的情况,B超检查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在不同年龄人群中,B超对阑尾显示的清晰度略有不同,儿童腹腔脂肪较少,相对更容易通过B超观察阑尾情况。
2.腹部CT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阑尾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但CT有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尤其是儿童和育龄女性需谨慎选择,需权衡辐射风险和诊断价值。
五、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
儿童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腹痛起始部位不固定,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更明显,腹肌紧张不明显但腹膜刺激征存在,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不显著,需结合B超等检查综合判断,且儿童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病情进展。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和体征不典型,因为增大的子宫会使阑尾位置改变,压痛部位偏高,且炎症容易扩散,诊断较困难,需要结合病史、B超等检查仔细鉴别,同时要考虑妊娠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3.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症状常不典型,腹痛较轻,体征不明显,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但阑尾炎症发展较快,易出现穿孔、坏疽等情况,需及时诊断和处理,要注意与其他急腹症如胆囊炎、消化道穿孔等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