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感染可因分娩过程相关因素(如产程过长、胎膜早破、高龄及多胎妊娠产妇等)、产后宫腔内残留引发;宫腔手术操作感染包括人工流产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多次手术易致)、放置或取出IUD(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当可致);经期卫生不良因经期性生活(宫颈口开放时易让细菌上行感染)、使用不洁卫生用品(致局部细菌滋生逆行感染)引发;周围器官炎症蔓延可由宫颈炎(炎症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阑尾炎(炎症直接蔓延至盆腔累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
一、产后感染
分娩过程相关因素:女性分娩时若产程过长、胎膜早破(胎膜破裂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如超过24小时等情况),会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风险。比如长时间的分娩过程中,细菌容易侵入宫腔;胎膜早破时,外界细菌可经阴道上行感染宫腔内的胎盘附着面等部位引发炎症。对于产妇而言,尤其是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妇等,自身身体状况相对复杂,分娩时发生产后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可能更高。
产后宫腔内残留:产后胎盘、胎膜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会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基,细菌在残留组织周围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剖宫产术后胎盘残留的情况,若未能及时清除干净,就容易引发宫腔感染。
二、宫腔手术操作感染
人工流产术: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手术器械需要通过阴道、宫颈进入宫腔,若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外界细菌很容易被带入宫腔,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像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的人工流产手术,由于手术环境和器械消毒不达标,术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明显升高。对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多次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人群,更要注意术后的身体状况,因为多次手术会使宫腔受到损伤的几率增加,感染风险也相应提高。
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IUD):在放置或取出IUD过程中,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手术操作不当,细菌可进入宫腔引发炎症。例如放置IUD时,宫颈口处于扩张状态,细菌容易趁机进入宫腔;取出IUD时同样可能导致宫腔黏膜损伤,增加感染机会。对于佩戴IUD的女性,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并且在术后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炎。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性生活: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进行性生活,细菌很容易通过阴道、宫颈上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比如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不注意性生活卫生,与伴侣发生性行为,就大大增加了患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对于处于经期的女性,一定要严格禁止性生活,保持良好的经期卫生习惯。
使用不洁卫生用品: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经期卫生用品,或者经期长时间不更换卫生用品,会使外阴、阴道局部处于潮湿、细菌滋生的环境中,细菌可逆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一些质量较差的卫生巾,透气性不好,容易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增加感染风险。女性在经期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卫生用品,并且要勤更换,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四、周围器官炎症蔓延
宫颈炎蔓延:宫颈发生炎症时,细菌可逐渐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宫颈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累及子宫内膜。比如慢性宫颈炎患者,炎症长期刺激宫颈,炎症因子可通过宫颈管向宫腔扩散,导致子宫内膜受到影响发生炎症。对于患有宫颈炎的女性,要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炎症进一步蔓延。
阑尾炎蔓延:阑尾与子宫、输卵管等器官相邻,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累及子宫内膜引发炎症。例如急性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可能波及盆腔内的子宫附件等组织,进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对于患有阑尾炎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炎症扩散引发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