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阑尾炎的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体格检查可见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腹部B超可发现阑尾及周围组织情况;腹部CT能更清晰显示阑尾及周围结构;腹腔镜检查可诊断和治疗不典型化脓性阑尾炎,不同检查在不同人群中有相应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压痛: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这是化脓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都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儿童的麦氏点位置可能有差异,但右下腹固定压痛是关键表现,若患者有化脓性阑尾炎病史,再次发作时该部位压痛更具提示性。
反跳痛:可有反跳痛,即压痛部位手指按压后突然抬起时疼痛加剧,这是腹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说明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
肌紧张:部分患者右下腹可出现肌紧张,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腹肌相对薄弱,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仍可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参考,对于有既往阑尾炎病史的患者,复发时肌紧张情况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至80%以上,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免疫特点,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感染时出现更明显的波动,若患者有慢性病史,基础白细胞水平可能不同,化脓性阑尾炎发作时白细胞升高更显著。
C反应蛋白(CRP):CRP可明显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性别差异来说,一般无明显特异性,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或肥胖者,可能会影响炎症指标的基础水平,但在化脓性阑尾炎时CRP的变化仍能反映炎症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可发现阑尾情况:能显示阑尾的肿大情况、周围渗出等,对于儿童来说,B超是较为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观察阑尾形态、是否有脓肿形成等,对于肥胖患者,B超检查可能受脂肪层影响,但仍可尝试观察阑尾情况,通过B超可以初步判断阑尾是否肿胀、周围有无积液等,对有既往阑尾炎病史者复查时可对比观察阑尾变化。
判断周围组织情况:还能了解阑尾周围肠管、淋巴结等情况,如是否有肠管积气、淋巴结肿大等,不同年龄人群的阑尾周围组织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若同时有妇科相关疾病可能会干扰B超对阑尾的判断,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2.腹部CT:
更清晰显示阑尾及周围结构: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尤其是复杂情况,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炎症范围等,如阑尾周围是否有脓肿形成、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儿童中一般较少首选CT检查,除非病情复杂需进一步明确,对于肥胖患者,CT能更准确地显示深部结构,对于有特殊病史,如曾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CT可以更好地评估阑尾周围有无粘连及炎症扩散情况,性别差异在CT表现上无特异性,但不同生活方式患者的腹部脂肪等情况可能影响CT图像质量。
四、其他检查
1.腹腔镜检查:
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治疗手段:对于诊断困难的不典型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阑尾的情况,明确是否为化脓性阑尾炎,并同时可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阑尾切除术等,在儿童腹腔镜手术有其特定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需严格遵循儿科手术安全原则,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路径和难度一般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如肥胖等可能会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时需警惕肠粘连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