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龋病有多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充填治疗需制备窝洞并选择合适材料;嵌体修复适用于龋损大传统充填不易固位情况但低龄儿童配合度是考虑因素;牙髓治疗包括间接盖髓、直接盖髓、牙髓切断、根管治疗等;低龄儿童治疗前要安抚、操作轻柔,有特殊病史儿童要告知医生并遵预防措施。
一、药物治疗
乳牙龋病若龋损较浅,可使用再矿化液等进行治疗,再矿化液能使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促进釉质修复。但药物治疗仅适用于龋损范围小等特定情况,且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二、充填治疗
1.窝洞制备:
对于有明显龋洞的乳牙,首先需要制备窝洞。根据龋损的大小、部位等使用牙科器械去除龋坏组织,制备合适的窝洞形状,要考虑乳牙的解剖特点,如乳牙牙体组织薄等情况,制备时避免过度切削牙体组织。
不同年龄的儿童,乳牙的解剖结构略有差异,在窝洞制备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调整操作力度和窝洞形态。例如,幼儿乳牙牙体相对较软,操作时更要轻柔。
2.充填材料选择:
常用的充填材料有玻璃离子水门汀等。玻璃离子水门汀对牙髓刺激性小,还能释放氟离子,有一定的防龋作用,适合用于乳牙的充填。对于较大的窝洞,也可考虑复合树脂等材料,但要注意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因为复合树脂充填可能需要更好的操作条件和儿童较长时间的配合。
三、嵌体修复
当乳牙龋损范围较大,传统充填材料不易固位时,可考虑嵌体修复。嵌体是根据牙体缺损情况定制的修复体,能较好地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功能。但嵌体修复对牙体预备要求较高,要准确制取印模等,对于低龄儿童来说,配合度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低龄儿童可能难以配合复杂的印模制取等操作。
四、牙髓治疗
1.间接盖髓术:
当龋损近髓,但牙髓活力正常时,可采用间接盖髓术。使用盖髓剂覆盖近髓的龋损处,促进牙髓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保存牙髓活力。例如,氢氧化钙可作为盖髓剂,它具有温和的刺激性,能诱导牙髓组织修复。不同年龄儿童的牙髓修复能力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幼儿牙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谨慎操作。
2.直接盖髓术:
当龋损意外穿髓,且穿髓孔较小(直径小于0.5mm)时,可考虑直接盖髓术。将盖髓剂直接覆盖在穿髓孔上,保存牙髓。但直接盖髓术的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穿髓孔大小、感染控制等,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其牙髓组织相对敏感等特点,操作时要更加小心,确保无菌操作等。
3.牙髓切断术:
适用于乳牙牙髓炎症局限于冠髓的情况。切除炎症冠髓,用盖髓剂覆盖根髓断面,保存根髓活力。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准确切除冠髓,避免感染根髓,不同年龄儿童的牙髓组织反应不同,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如疼痛、肿胀等情况。
4.根管治疗:
当乳牙牙髓炎症累及根髓,或根尖周有炎症时,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通过去除感染牙髓,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消除根尖周炎症。但乳牙根管治疗要注意乳牙根管的解剖特点,如乳牙根管较粗大等,充填材料一般选用可吸收的糊剂等。低龄儿童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安抚和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可能对治疗过程感到恐惧。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配合度差,在治疗前要进行充分的安抚,可通过玩具、讲故事等方式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治疗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例如,对于2-3岁的幼儿,治疗时家长要在旁边安抚,医生操作要迅速、准确。
2.有特殊病史儿童:
如果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特殊病史,在进行牙科治疗时要告知医生,因为一些牙科操作可能会引起感染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可能需要在治疗前后使用抗生素等,但要严格遵循医生根据病史制定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特殊病史产生不良影响的治疗方式或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