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孕期及产前、分娩过程、新生儿出生后三方面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孕期育龄女性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分娩时接生场所要清洁消毒、正确处理脐带;新生儿出生后要持续护理脐带残端,出现疑似症状及时送医。
一、孕期及产前预防
1.孕产妇破伤风类毒素接种
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是农村地区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妇女,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研究表明,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可以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使新生儿在出生前就获得对破伤风的免疫力。一般来说,孕期需要进行规范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程序,通常是在孕前或孕早期接种基础针,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加强接种,以确保孕妇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水平。
从年龄角度看,育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重视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这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育龄女性,比如从事体力劳动且可能有外伤风险的女性,更应积极接种,因为孕期的健康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安全,而良好的孕期防护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风险。
二、分娩过程中的预防
1.接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
产妇分娩应尽量在清洁、消毒严格的场所进行。如果是在家中分娩,要确保接生用具严格消毒。例如,接生所用的剪刀、脐带结扎用品等都需要用高温消毒或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这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接生用具被破伤风梭菌污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对于有在家分娩计划的产妇及其家人,要强调消毒的重要性,说明不规范消毒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年龄和生活方式来看,对于农村地区一些可能在家分娩的产妇,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让她们了解到规范消毒接生用具的关键作用。
对于有病史的产妇,比如既往有感染相关病史等情况,更要严格把控接生场所的消毒,因为这类产妇可能存在更高的感染风险,需要额外加强防护措施。
2.脐带的处理
新生儿脐带的正确处理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关键环节。在脐带结扎时,要用经过消毒的脐带夹或线绳,并且在结扎后要对脐带残端进行严格消毒。可以用2.5%碘酒和75%酒精依次消毒脐带残端及其周围皮肤。如果是在紧急或不规范的分娩情况下,发现脐带处理不当时,要尽快对脐带残端进行再次消毒处理,并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从性别角度看,男婴和女婴在脐带处理上没有本质区别,但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比如一些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要特别指导他们正确处理脐带,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新生儿感染破伤风。
三、新生儿出生后的预防
1.脐带残端的持续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要持续对脐带残端进行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及其周围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发现脐带残端出现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从年龄角度,新生儿是特殊的群体,皮肤娇嫩,护理时要格外轻柔。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比如一些经常给新生儿洗澡的家庭,要提醒他们在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脐带部位,并进行消毒护理,防止污水污染脐带残端而引发感染。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新生儿,比如母亲有破伤风感染相关病史等情况,更要加强脐带残端的护理力度,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
2.及时就医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现拒乳、哭闹不安、张口困难等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时,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新生儿破伤风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对于家长来说,要具备识别这些疑似症状的意识,了解新生儿破伤风的早期表现,以便能及时带新生儿就医。从生活方式角度,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都要让家长知晓在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时的正确应对措施,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危及新生儿生命。



